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     
A.水力B.电力C.煤炭D.核能
2022-07-07更新 | 7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2 . 1870年,美国大资本家洛克菲勒建立“美孚石油公司”,9年后,美孚石油公司生产的石油占美国全国产量的90%以上。1882年,改组为托拉斯的美孚不仅拥有14家公司而且掌握另外26家公司的大部分股票。由此推知,这一现象
A.推动了大工厂制度的形成B.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背离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思潮D.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卡塔吉尔位于罗斯中乌拉尔地区,因为有丰富的铁矿、有色金属和森林资源,19世纪沙俄即在此营建了一些工厂,织贯全绒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经过此地。进入苏联时代后,卡塔吉尔的发展猛然加速。在”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得到开发,卡塔吉尔当地颇具规模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在1936年完成建设。1941年纬大卫国战争爆发,位于国土西部的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厂(183厂)为进战火,向东进到卡塔吉尔,并与当地工厂合开成一个巨大的坦克生产基地。英雄的苏联工人甚至在还没有建好屋顶的厂房中,顶着零下几十度的酷寒坚持生产。战争期间,数万辆丁-34坦克从下塔吉尔奔处前线,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献。时至今日,卡塔吉尔仍是全俄最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武器生产基地之

——摘编自陈之野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向西“拓荒”的美国人就发现了五大湖地区区兹堡的煤炭,定居点、车站和小型铁厂也在此拔地而起。19世纪70年代,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利用联邦政府的优惠政策,在当地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森钢厂,并吸引了大批吃苦耐劳的移民。匹堡的”黄金时代”就此来临。二战让匹越堡走到了发展顶峰,当地的钢车辆公司就是美军中型坦克的重要供货商之一,但环境问题却成为“钢都”续发展的“死穴”,已经严重到“在大白天打开车灯都看不清路”的情况。伴随二战后蓬勃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信息技术、核能等新兴产业也严重冲击了旧式的钢铁工业。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大滑坡更是让匹兹堡遭受重创,曾经热闹的”钢都”变成了人口寥寥的”鬼城”。世纪之交,美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有益的举措来帮助匹兹堡走出困境,如矣妥善安置重失业工人、发展当地的教育和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等。如今的匹兹堡又爆发出新的活力。

——摘编杨会军《列国志:美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下塔吉尔和匹兹堡发展为工业中心的相同条件,并分析下塔吉尔发展成为工业中心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匹燕堡在二战后衰落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工业城市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7-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70年代起,美国设立了司法部,整顿了警察机构,增加了警察人数。1894年美国对陆军进行了改组,增加了各州民兵数额。海军编制也进一步扩大。1908年,又成立联邦调查局。这表明美国
A.行政权利不断膨胀B.国家机器日益强化
C.政府结构更加完善D.政治民主范围扩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22%8%13%10%
191315%11%13%8%4%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差距扩大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冲击
D.俄国世界贸易占比从无到有
2021-07-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了科学的影响,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以科学实验为先导B.机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科学家起决定作用D.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了历史舞台。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先进的技术手段把世界连接在一起。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材料三   近年来反全球化者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在利益分配方面也是不均等的,也出现了相对贫困和边缘化现象,即所谓的“第三世界化现象”。一些国家,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美英政府把全球化作为其主要的政策。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同等重视全球治理。民众享受全球化之利时不会反对全球化,当遭遇全球化之害时,民众就不得不通过现存政治机制(比如民主)对作为政策的全球化进行抗议。

——庞中英《走出全球化困境,需正视经济民族主义》


(1)材料一中的“蒸汽大王”与“电力的火花”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哪两个时代?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全球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021-07-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的大工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所用资金很多,设备是全新的。例如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任何一个独家企业都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其全部生产。他们必须依靠股份公司,还需要联合,需要成立新的经济联合体,这样就形成了垄断。从上述材料可知,垄断
A.妨碍了科技创新和发展B.旨在消除竞争减少风险
C.加剧帝国主义对外扩张D.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
9 . 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等“八大财团”,日本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等“四大财团”,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西门子电气、莱茵—威斯待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直接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这说明
A.中小企业占据主导B.工厂制度逐步瓦解
C.垄断组织已经形成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10 . 洛克菲勒于1870年组建美孚石油公司时其资本只有100万美元,但到1879年美孚石油公司的石油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1882年美孚石油公司改组为托拉斯,有14个石油公司加入。“美孚现象”的实质是美国
A.国家干预经济的反映B.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D.应对国际竞争的手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