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     
A.水力B.电力C.煤炭D.核能
2022-07-07更新 | 74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2 .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和牧业等都在快速发展着,其发展的速度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少有的。在这一过程中,带动美国经济整体发展的核心因素是
A.蒸汽机提供不竭动力B.电力工业的技术突破
C.蕴藏的石油资源丰富D.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通
2021-11-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福利国家是指通过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束和制度,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的迅速发展使产业工人人数剧增,对社会保险业起了推动作用。产业工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保护地位;微不足道的工资收入使他们三餐难继,如遇疾病和事故则家徒四壁。这个社会问题使德国朝野震惊。当时的帝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年)开创了进步的社会福利法。此举的政治目的也在于为方兴未艾的工人运动釜底抽薪。

——张家成《俾斯麦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   1933512日,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到联邦紧急救济署于1935年结束时,共花了30亿美元。……19333月,罗斯福制定了以保全人力和自然资源为目标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计划。它的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防火、防洪、筑路旦资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保护队在美国参战前的8年多,先后吸收了150万青年,开辟了数百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等。


(1)据材料一,纳律斯麦推行福利事业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021-10-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两次工业革命
A.英美两国都发挥了领头羊的历史作用
B.都在重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
C.都源于科学技术对生产领域直接推动
D.都促进了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6 . 下表所示是18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人类经历的五轮次大规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表格中空格处应填写的是
时代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工业5.0
特征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人机协作

A.工业化B.信息化C.电气化D.数字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

材料三   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19305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9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12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4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材料四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历史条件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4)据材料四,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2021-06-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马丁·威纳在《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一书中指出“反工业文化”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社会的贫富分化、城市化带来的脏乱差等,这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化的批判;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的贵族制度和贵族精神影响,企业家及其继承者漠视生产创造,追求绅士生活,进取精神衰退。还有学者指出,政治社会变革也是造成英国企业家精神衰退的重要因素。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的工会组织日益强大,垄断了劳动力供给,挑战雇主对其雇员的传统权力。此外,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越来越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崛起的工党更是凭借其政治权力,抑制了自由企业精神。在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看来,英国未能适应新形势,是因为其企业家有着广阔的帝国市场,仍能从旧的投资中获得充足利润,对海外传统产品市场的依赖,使英国企业家安享其成,竞争精神衰退。

——摘编自郭继兰《企业家精神与英国经济兴衰》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的蓬勃发展不仅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人口就业结构与地域分布的重大变迁,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仅有8个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到1910年则飙升至48个。另外,1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从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情况看,德国城市增长呈现出巨大差异性,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工业发达的莱茵、威斯特法伦、西里西亚、萨克森等地区。在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技术革命的助推下,柏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合并了周边的施潘道、克罗伊茨贝格等城市,建立了新型工业区。据统计,1880~1900年柏林在行政区变更后人口增加了766518人,增长率高达68%,其中行政区并入的人口为490425人,约占柏林人口的26%.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企业家精神衰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人种的分布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图中15世纪到19世纪美洲人种的构成变化的成因?
(2)据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促进世界联系加强的科技因素。
(4)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什么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又分别有何影响?
2021-05-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等“八大财团”,日本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等“四大财团”,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西门子电气、莱茵—威斯待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直接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这说明
A.中小企业占据主导B.工厂制度逐步瓦解
C.垄断组织已经形成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