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870年和1913年西方大国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概况。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其他
1870年32%10%23%13%22%
1913年14%6%38%16%26%
A.英国失去霸主地位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D.列强争夺霸权的斗争加剧
2 . 从中国的《时局图》,到英国的“2C”计划(企图建立从埃及开罗到南非开普敦的纵贯非洲大帝国),还是法国的“2S"计划(企图建立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横跨非洲的大帝国),无不体现了列强丑恶的嘴脸,这些行动表明
A.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形成
B.列强加快瓜分世界的脚步
C.世界无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反抗外来侵略
D.亚非拉开始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021-11-0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亩。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4 . 20世纪初,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高的美、德两国,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分别是4.8%和4.2%;而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低的英法两国,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4%和3.3%。这说明,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A.加剧了西方发展的不平衡性B.不利于英法两国的社会进步
C.影响了各国殖民扩张的程度D.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美国和德国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凭借新发明、新创造分别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工业强国。二者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突飞猛进的最有利因素是
A.国内市场的统一B.资本输出能力提高
C.国家政策的支持D.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021-07-2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观察如表,该表反映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如表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1870年1900年
企业总数808669
工人总数(万)78000272000
产量(吨)320000029500000
投资额(万美元)12100590000

A.钢铁行业竞争激烈B.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生产和资本走向垄断
2021-07-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人种的分布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图中15世纪到19世纪美洲人种的构成变化的成因?
(2)据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促进世界联系加强的科技因素。
(4)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什么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又分别有何影响?
2021-07-0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竟达到近五亿五千万英镑。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居首位,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三: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9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本输出进一步加紧和扩大∶1913年,英国资本输出总额达到40亿英镑,约占世界各国海外投资的50%;1905~1914年,英国国外投资占净资本的50%。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国内工业的收入。英国这一经济现象
A.扩大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规模B.推动了"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奠定了其"世界工厂"地位D.不利于新技术发明和生产扩张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欧美国家“正是在钢、铁和重机械工程业中,被最自由地用来建立或扩大自原料至成品的所谓纵的联合”。这种“纵的联合”
A.容易激化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B.推动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
C.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D.与国家干预经济密切相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