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1875年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具有一些小型海岸殖民地和武装据点,很少拥有大区域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这主要是因为
A.殖民者对非洲资源的需求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C.欧洲各国的殖民竞争加剧D.非洲成为最后一块殖民地
2 . 下表是1850年和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据此表可知
年份世界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5014533.8152112.8
187037491.8454234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B.美德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C.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有所发展D.英法两国已经逐渐走向衰落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讯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输出成为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

——摘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改革派在各国都越来越成功……还有一些人,他们也看到了冒烟的大烟囱,他们就想到他们能否改变事物的现有秩序,摒弃竞争秩序。

——据王顺义《简明科学神话》、房龙《人类的故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欧洲社会针对工业革命弊端进行的探索。
4 .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和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A.近代科学开始兴起B.资本主义扩展到全球范围内
C.西方列强瓜分非洲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美国政府通过立法,限制托拉斯的发展;德国以国家军事定货等手段培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通过各种方式把官营企业转移给私人经营的方法来发展私人资本主义。这些变化表明
A.国家职能逐渐扩展B.目的为了消除竞争
C.开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
6 . 有学者研究发现:“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由材料可知(     
A.美国成为超级大国B.西欧国家沦为二三流国家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改变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7 . 下表为德国大学生人数统计表。据此可知,德国
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包括人文、自然科学等)
1830年6076450223552937
1850年3006438619323102
1904年377711747694815205

A.神学世界观已经被摒弃B.高等教育得到普及
C.政治革命影响大学教育D.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021-06-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1890—19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年度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统计简表。据此分析这一时期
国家1890年1910年1930年
美国147483762
英国145185184
德国71158177
日本4.615.455.8
A.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D.罗斯福新政推动了美国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材料二   欧美国家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历程表

时间事件
1866年第一国际(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会议上,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了决议中。八小时工作制第一次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们共同争取的目标。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工人举行支持八小时工作制的游行,并与警察发生冲突。
1889年7月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为工人斗争的武器。
1902年芝加哥的企业主们向美国工业委员会提交报告指出:实行8小时工作制以来,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同样的报告像雪片一样从美国各地飘向华盛顿。
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的工业国家普遍完成了8小时工作制的立法。

——摘编自徐晓飞《十九世纪西方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艰苦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晚期欧洲工人阶级的工作状况并分析原因。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抗争与思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的特点,简要谈谈你对20世纪初西方企业主支持8小时工作制这一现象的理解(可从这一现象的背景、内容、影响、本质和规律等角度进行分析)。
2021-05-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初,工业国提供的工业制成品的品种、数量空前增多;农业国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也大为改观,除原产的食品、纤维原料等,又生产出满足工业国新兴工业需要的石油、橡胶等产品。这表明
A.各国联系渐趋密切B.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C.工业发展成为主流D.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