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1894年间中国民族企业分布情况(部分)

(单位:家)

地区/产业上海广东湖北四川山东其他地区合计
矿业————3——2813
纺织14883——13109
火柴13——————711

——整理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国的工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变,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初步建立。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并简要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成就。
2022-01-08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党争。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党争在政治上促成按梭伦的民主政治改革,挽救城邦共同体于濒临解体之时。之后,在雅典共同体内部形成了海滨党、平原党和山居党三个党派,比较有趣味性的是,三派领袖都是著名氏族出身的贵族分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雅典民主的极盛时期一一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批战争前的“伯里克利、克里斯提尼民主”时代。当梭伦改革后的达马西阿斯担任执政官两年又两个月被迫离职之后,“由于党争,他们决定选举十个执政党,共中五个选自贵族,三个选自农民,两个选自手工业者”,尽管他们存在党争,但其中利益得到了相对平衡,因而他们都致力于保护城邦共同体。

一一摘编自李玮钰《古希腊城邦奴隶制与民主制》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妥协的现象,在美国表现得特别明显。联邦制的宪政设计将联厂主为了节约成本雇佣女工代替男性工人,这样妇女得以外出工作,而男人就分担了原来女人做的家务活。女人在工厂里工作并不完全破坏家庭,妻子挣钱养活全家,丈夫坐在家里看孩子,操持家务。但母亲对孩子的感情出现了无可奈何的忧仿,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失业和减少家定的收入,还意味着“多出一张吃饭的嘴”来,所以大受的婴儿被父母遗弃。在工厂区,小孩子因缺乏照顾而酿成的不幸事件就惊人地增加起来。在这样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对家庭没有丝毫眷恋。生活的压力对人类道底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一一摘编自刘文龙《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劳工家庭演变探究》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户“耕织结合”模式出现了变动。随着市场的扩大与需求的增加,农户需要较多地从市场上购进日常生活必需品,相对利益较大的产品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或为手工业产品,或为某种经济作物,或为粮食作物。农户经营棋式,或以织为主、以耕为辅,或只耕不织,或只织不耕。“织"已经发展成为面向市场的手工业,即便在农忙季节,农家也不停止手工业生产。手工业起初主要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后来开始底工经营。以织为主、以耕为辅的新模式进一步向前发展。这时,家庭劳动力与资本将主要被安排在手工业生产上,农户完全脱高与土地的联系,他们开始举家离村进城或到附近的乡镇上开设固定产销场所。

——摘编自彭南生《论近代中国农家经营模式的变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后英国劳工家庭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农家经营模式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021-09-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成为世界性的军事强国,尤其是其陆军的战斗カ给中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评价各国炮位时曾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之所以大败法兵,主要是用了“一智谋之商人克虏伯创造之后膛枪炮也”。

材料二 克虏伯是德国大型的工业集团,其生产的克虏伯后膛钢炮以“全钢后装”结构闻名世界,半数以上销往国外,成为军火买卖的大宗。19世纪60年代末,中国开始选购克虏伯炮,在后来的近半个世纪里,清海防炮台、新式兵轮等,都以克虏伯炮为重要的武器装备;各地的兵工厂也努力仿制克虏伯炮,还翻译了一批德国的军事科学技术图书;德国也派了不少科技人员到中国传授技术,清政府则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和留学生赴克虏伯学习。1901年后清廷新军的炮队编制皆仿德国,用炮皆为克虏伯的过山炮和野战炮。

——摘编自乔伟等《德国克虏伯与晚清军事的近代化》


(1)依据材料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与德国军事关系密切的表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与德国形成密切军事关系的原因。
2021-10-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赣六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前,武汉民族工业完全空白。他上任后的18年内,本着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指导思想,创办了包括军事工业、钢铁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各个企业内部又自成体系,如汉阳铁厂就是集开矿、采煤、炼铁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评论张之洞“治鄂为他人所不能及者”有四点,即“远识”“毅力”“缜密”“精勤”。湖北曾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身兼学者和官僚两重身份的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通过创办各式学堂,构建起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军事教育相互配合,一起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湖北也是近代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新政培养出一大批诸如黄兴、宋教仁、李四光、刘艺舟等政治文化名人。他们或驰骋于疆场,或耕耘于科学和教育园地,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科技与学术的精英。从19世纪60年代至辛亥革命爆发的五十多年内,武汉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天灾,武汉获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发展环境。自五口通商尤其是上海开埠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长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汉口等相继开埠,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于是,武汉因其长江之居中位置而成为内地通往上海的唯中转点。汉口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也大大增强。

——摘编自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就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上海、广州、武汉可谓风头最劲。上海挟江海交汇之势而成为中外贸易之门户;广州久为通商口岸,华洋混杂,中外交通,经贸影响自成一格。而武汉则以更活跃的政治表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承载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以“大武汉”的磅礴气势,书写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正如《武汊之歌》中所唱的:“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2020年,当新冠疫情发生时,医学专家钟南山更是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摘编自周德钧《“大武汉”之崛起—论武汉建市的历史缘由与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你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进行解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张东刚《政府消费支出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00年前,世界经济是多中心的,中国是中心之一。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欧美国家是中心区,中国由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之一逐渐边缘化,成为欧美国家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产地;由于缺少先进的交通工具、运输费用昂贵、“厘金”制度阻碍、西部产品质量不佳等原因,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大,西部内陆成为东部沿海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这样,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也形成了中心-边缘关系。

——摘自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消费的变动趋势及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从中心走向边缘的原因。
2021-12-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铜钱、铁路)此两事大有利于彼,有大害于我,而铁路比铜钱尤甚。臣与总理衙门尝论及之。各省官民皆以为不便,洋人贪利无厌,志在必行。数年以来,总未得逞,固由内外通商衙门合力坚拒,彼亦明知民情不感,势难强迫也。换约时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官不能治其罪,亦不能责令赔偿,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1866年)

材料二或又谓铁路一开,则中国之年车夫贩竖将无以谋衣食,恐小民失其生计,必滋事端。不知英国初造铁路时,亦有虑夺民生计者,未几而傍路之要镇以车马营生者且倍于蓑日。盖铁路几临大道,而州县乡镇之精僻者,其送客运货仍赖马车、民夫,铁路之市易既繁,夫车亦固之增众。至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有巡瞭之丁,有上下货物、伺候旅客之杂役,月赋工糈,皆足以仰俯事言,其稍饶于财者,则可以增设旅店,广买股份,坐权子母,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当不下数十万人。况煤铁等矿由此大开。贫民之自食其力更是不可腹计。此皆扩民生计之明证也。或又谓民间田庐、坟墓有碍必多阻挠。不知官道宽广,铁路所经过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当坟墓道者,不难稍纡折以避之。

——李鸿章《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月初一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中李鸿章对修铁路的说法前后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92年汉口的洋行数为45个,人数为374人,至1905年洋行数达到114个,人数达到2151人。1905年,汉口洋行和外国商号最多时达250家,其中有日商74家,英商57家,德商54家,美商22家,法商20家,俄商8家。1896年,洋货进口额首次超过2000万两,到1903年超过5000万两;土货出口额在1893年已超过3000万两,1903年增至5570余万两。从全国范围来看,清末汉口市场每年销售的洋货占长江口岸(除上海外)的2/3,占全国洋货进口总值的10%左右;而土货出口值占到全国的20%左右,不仅远远超过天津,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上海。

——摘编自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材料二   汉口自开埠通商以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据《1865汉口贸易报告》中国旧海关史料》的统计数据,1865年,汉口港进出口贸易总值高达23308865万两。1866~1869年,汉口出口的土产品以茶叶、砖茶、油漆等土特产为主;1901~1912年,虽进出口品种有所增加,但其出口仍以土产品为主。晚清时期,汉口还经营诸如铁轨、机车、水泥、铁器等转口贸易以及由外国商人、洋行及投资厂进行加工、半加工的农产品贸易。汉口的商品“集散中心”或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与作用一直保持着,因为汉口与国际市场相联系,所以它注定成为国外商品销往内地,内地商品销往国际市场的转运中心。

——摘编自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深刻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上海及其附近的松江、太仓一带,手工纺织业素称发达,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棉布的输入源源不断。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半”厦门开市通商后,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英国首先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欧洲市场,接着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的各纺织城市进行加工,然后再把制成品输入印度。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到19世纪中叶,印度已从棉布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50年中国人口在全球占比为22%,而此时中国纺织工业的棉纺锭(513万锭)在全球占比仅为5%,棉纱年产量(43.7万吨)在全球占比仅为7.8%。……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城乡人民服饰“蓝、黑、灰一抹色”的情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服饰多样化以至时尚化。反映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时装和华丽的家用纺织品,进入城乡普通人家。人民群众衣被的普遍改善,已成为“全面小康”和“时尚中国”的一个重要元素。到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的经济总量总体上在全球占比在55%以上。中国棉纺织工业的设备规模在全球占比在57%;棉型纱产量3538万吨、棉型织物产量893亿米,其全球占比都在55%以上。更具可比性的“纺织产业纤维加工量”,从1978年的276万吨(全球占比为10%),逐步发展到2015年的5300万吨(全球占比在55%以上)。

——摘编自陈义方《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印两国棉纺织业面临共同的境遇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9 . 历经三个年度的水下考古调查,位于丹东市西南50多公里的海底发现一艘钢铁沉舰,并确认为清北洋水师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果可用来研讨
A.英国近代侵华历史B.洋务运动发展历程
C.太平天国失败原因D.二次革命经验教训
2022-01-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意识到,棉纺织业关系人民生活,制铁事业关系国家生存,发展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于是他大力倡导并践行“棉铁主义”。1895年,张謇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选址唐家闸创办了大生纱厂。白手起家的张謇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开工一年后,大生纱厂就获得2.6万两白银的净利润。此后,大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张謇还投资或参股设立了榨油厂、肥皂厂、冶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构建了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产业,不仅将南通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也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麒《重温清末实业家张謇“棉铁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践行“棉铁主义”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当时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的发生与英国棉纺织业的兴起密切相关。十七世纪之前,印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手工棉纺织业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英国传统的纺织业是羊毛制品,这种羊毛纺织业建立在“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基础上,而圈地运动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变成城市无产阶级。由于昂贵的毛纺织业无法与物美价廉的棉纺织业竞争,十八世纪英国开始引进欧洲大陆的棉纺织业,并经历一系列技术革新,极大地提升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如1733年曼彻斯特出现机械飞梭、1738年研制出滚轮式纺纱机、1765年珍妮纺纱机问世、1769年出现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发明了“骡机”,再加上同时期瓦特的蒸汽机也最先应用到纺织工厂,从而使得英国最早实现了从手工纺织到机器纺织的工业革命。与此同时,英国通过对印度的殖民,一方面摧毁了印度的传统手工棉纺织业,另一方面又把印度变成棉花原料生产地。这些不仅使得英国在十八、十九世纪成为世界纺织业生产中心,而且推动英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张慧瑜《<棉花>的故事 :中国崛起的另一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十八、十九世纪成为世界纺织业生产中心的原因,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021-07-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