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在全国开发西北的浪潮的推动下,青海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丈地清赋工作,耕地面积及农产产量在三十年代持续攀升。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青海省政府也逐渐放缓了对本省的农业开发,青海省的农垦活动演变为政府形式化、公式化的敛财手段。

——摘编自狄新昊《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青海农垦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打破了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特别是1983年中央提出“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后,自治区农垦局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的若干政策规定》。1984年在垦区开始试办,职工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到1986年底,农垦系统已建起6000多个家庭农场,基本上完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变革。19811988年累计实现利润6889.7万元,缴纳税金3929万元,利税合计1.08亿元。

——摘编自廖周《宁夏农垦改革初期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宁夏农垦改革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疆开发建设的意义。
2024-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番薯,是种出自外国,前此五六年间,不知何人从海外带来。初种再漳,今侵蔓泉、兴诸郡,且遍闽矣。吾惠隶泉,最瘠,滨海之民,岁丰饥啼。去岁大祲,米石可两三四金,乃恃薯全活人食。薯……利至能令谷贱,以病富人。……易生,无事粪多力勤。其入巨,每亩多者收五六千斤,……足供年食之半。

——明·万历《惠安县续志》

材料二   江南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数据表


材料三   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021-11-1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来实行银本位制,而世界银价操于列强之手,加之货币种类繁多,发行货币权分散,对商品流通和内外贸易都是不利的。国民党政府军费开支膨胀,财政赤字日益扩大。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增加了对华商品输出。1934年美国用高价向国内外收购白银,导致上海中外银行的存银从1934年6月的58500万元降低为12月的33500万元,国内白银挤兑风潮迭起。1935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出关于币制改革的布告:自本年十一月四日起,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治。

——摘编自黄如桐《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概述及其评价》

材料二   危机期间很多国家采用货币贬值作为反危机的措施,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美国和英国达成的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协定建立了两个国际性金融组织。由于美元成为了稀缺货币,1948-1958年,欧洲为了应付美元荒首先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实行自由化政策。195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出现国际收支困难的英国提取5.62亿美元巨款,成为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开始。世界银行也在1948年以后将贷款重心从西欧转向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已过去了五个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幸亲临前线杀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幸在军工厂、油田或矿山,生产部队急需的武器和原材料。但有一条战线、一场战役,整个战争期间每一位美国人都可以参与,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儿童,这条战线就是美国本土,每一个人都可以各尽所能,为我们前线的战士提供给养,巩固我们的经济结构,保障我们的经济在战时和战后平稳运行。

——摘编自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的大批企业毁于炮火或被侵略者劫夺。为了保存中国赖以坚持抗战的有生力量,民族工商业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冒着敌人的炮火,不畏艰辛,内迁到西部地区。国民政府也积极协助工矿企业内迁。1943年,大后方的工厂数已达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资本总额增加164倍。伴随着民族工业大规模内迁的同时,许多著名高等学府也大举迁入内地。这些学校在极为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在研究工作和培育人才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

——摘编自金以林《客观认识新因素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发表谈话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高校内迁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两国的相同举措。
2021-07-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一战”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14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共断设厂矿379家,平均每年63家,新投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1430万元,年平均设厂数和投资额均比此前19年间增长一倍以上。 从1913年到1920年,民族产业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54%。民族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16%增至1920年的22%。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欧洲是中国出口蚕丝的主要市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汇率变动,再加上欧洲战火蔓延,中国蚕丝出口量减少,因此与棉纺织业的繁荣成对照,中国机器缫丝业反而呈现萧条的趋向。1914 年仅上海一地的56家丝厂中,停工歇业的达到30家之多。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机器缫丝业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两则材料关于当时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史实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2020-07-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因。
(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2020-07-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   1895一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        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大事记(部分)。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1933—1934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指出扫除这些障碍的关键是什么。
2020-04-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实业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迫开埠,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上海海航运开始步入近代化的历程。1873年1月,在洋务派推动下,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公局在沪成立,从事沿海和江河航运,外商垄断中国江海运输的局面从此被打破。

——摘编自《招商局在沪轮船考略》

材料二   自甲午战争之后,国人兴起了创办实业的高潮。随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清政府放弃对设立民营轮运公司的禁令,航运业得以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兴办起来。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从光绪二十七年到宣统三年(1901—1911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约580多万元,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千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

材料三   1943年,日本在中国往来外洋轮船的吨位数百分比中占92.04%,在进出外洋的货物运输中占94.8%,对中国沿海内河轮船航运业的入侵,无论是对航运业的直接控制,还是采用外交手段封锁航线,乃至扣留他国船只等,都不是孤立出现的事情,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动,改变了东亚海运业的势力格局,垄断了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轮船航运业。

——摘编自《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入侵与垄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轮船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甲午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发展实业的建议。
2020-08-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洋务派利用国内外暂时的和平环境这一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工.此后,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区兴办了近代工业,即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

材料二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增值情况(单位:万元)


材料三   建国初期,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大力保护和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53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摘编自邱守群《中国共产党对荣氏家族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并归纳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该时期发展最快的两个工业部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0 . 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影响着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时期,土地商品化的趋势加速了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与此同时,经商、务工与营农之间的经济收益差距已成为现实的社会认识。工商业经营的丰厚利润使人们趋之如鹜,弃农经商的盛行成为统治者忧虑的社会问题。面对商品经济对农业经济的冲击,统治阶级开始思索解决的办法。

——宋娟《古代政府干预商品经济政策渊源》

材料二   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

——罗萍《短暂的辉煌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材料三   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许建平《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1930-1937)》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导致“土地商品化趋势加速”的制度因素。当时统治者忧虑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阶级解决此“忧虑”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工业“显露出加速发展步伐”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9-02-1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海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