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近代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经营钱庄起家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官僚朱仲甫合作,于1901年在无锡创办了保兴面粉厂,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很快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1年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大力倡导实业,他们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棉纱两业空前兴旺,荣氏企业借机扩充生产,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业管理,到1922年,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期。直到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的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纺织厂的比重分别占30%、29.4%,荣氏企业再一次大放异彩。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日商企图强行收买荣氏企业产权,荣德生断然拒绝。全面抗战期间,荣氏企业损失惨重,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大都被“军管”劫夺。1938年,留居上海的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抗战胜利后,荣氏集团试图东山再起,却遭遇美国产品的倾销和官僚资本的压榨,始终难以恢复战前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荣氏企业“突飞猛进”“大放异彩”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荣氏企业“始终难以恢复战前的辉煌”的因素,并指出荣氏企业曲折发展的根源是什么?
2 .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出赋和商税(1776年—1911年)

田赋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177642771300731593020027
184242293282761303058924
188549829423485340520152
189051999675446632310056
190357269194389214342262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白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社会经济与政策变迁为视角,解读赋税结构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值从1865年的12019.7万海关两增至28605.9万海关两,增加了137.99%.1865年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基本上处于出超的状态,1864年时尚出超244.4万海关两。1865年之后就开始转变为入超的状态,个别年份虽有反复,但总体上呈现出入超的状态。从1865年至1894年,年均入超67.8万海关两。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12年中国进口额为四亿七千三百万两,1913年增加到五亿七千万两。到了1914年,是五亿五千七百万两,比前一年已减少了一些。以后几年,直到1918年,每年进口额都比1913年少,最少的一年是1915年,降到四亿五千四百万两,比1913年减少一亿一千多万两。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额并没有减少,这是因为各国需要从中国输入农产品、原料和面粉等的缘故。所以,在1914年以前,中国每年入超数字达一亿两至二亿两,而在1915年到1918年,入超降到二千六百万两至八千三百万两。

——摘编自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40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率,1854年英国取消垄断海运的《航海条例》,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通过与各国的多轮谈判,到1875年,英国已经将制造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率下调为零,主要欧洲国家的关税都大幅度下调。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贸易战争》

材料二   在我国古代,关税征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满足皇室财政的需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无论是税率的制定,还是租税范围的划定,都随统治者的意志而定……19世纪下半叶中国保护关税思想的出现,则是迫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外部压力,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已无任何主动权可言。于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关税思想,提出了轻出口、重进口的保护关税政策,以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摧残,保护民族工商业,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

——摘编自栗小芳《中西关税思想的演进与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关税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至近代关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关税和贸易政策的演变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粤铁商,咸丰年前销售甚旺,近(同治十一年)则外洋铁价较贱,中土铁价较昂,又粗硬不适于用,以致内地铁商十散其九。……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的主要出口物中,茶叶由1871年至1873年的1022159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1055064公担;……棉花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这种变化加上国内资本主义企业日渐发展的原料需求,又带来了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杭、嘉、湖之丝;浙、皖、闽、赣、湘、鄂之茶,一时风起,蔚为大观。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创办的工厂统计(部分)

年份厂名所在地创办人或主持人资本(元)工人数
1863洪盛机器碾米厂上海60008
1872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县陈启源
1875程恒昌轧花厂江苏奉贤206000224
1878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朱其昂
1879裕昌厚丝厂广东南海陈倠乐
1879机器轧油厂广东汕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三 旧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被打破,新的因素成长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因素,中国社会才向前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就是:近代中国是这样一个过渡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五讲)讲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三中的“过渡”在经济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会作为一种为振兴资本主义而奋斗的资产阶级社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清政府颁布《简明商会章程》,开始劝办商会,此后商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在辛亥革命后的15年中,特别是袁世凯政权垮台后10年中,国家政府和各党派无心和无力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资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近代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国内有利条件。
(2)据材料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会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2019-03-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清北组)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7 . 商会作为一种为振兴资本主义而奋斗的资产阶级社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04年,清政府颁布《简明商会章程》,开始劝办商会,此后商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在辛亥革命后的15年中,特别是袁世凯政权垮台后10年中,国家政府和各党派无心和无力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资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国内有利条件。
(2)据材料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状态变化的国内外政治局势。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会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8 . 弄清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有利于掌握经济规律,认识经济体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充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和衰落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2018-02-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十六历史试题

9 .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材料三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

10 .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