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67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从全国选招的留学幼童,于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后,拟先读中学,再进大学。为避同学嘲弄,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惹怒了“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正监督吴嘉善和驻美公使陈兰彬,他们认为学生离经叛道,不读儒书,目无师长,沾染恶习,有以夷变夏之险。不顾容闳的反对,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撤回全部幼童,遣送回国,并关押起来,最后不问所学而分配到全国各地。尽管这批归国少年有不少以后成为晚清民初的优秀人才,那并非初衷。

——摘编自屈秩著《留学制度的演变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材料二   教育部系统1951-1965年留苏学生人数示意图


——摘编自周尚文著《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政府撤回留学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国留苏学生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3 .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隋唐时期,还是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及至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更是紧紧连在了一起。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唐朝、明朝及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手工业、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图3洋务运动时期
(1)在唐朝和明朝时期,除当时的都城外,这些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2)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这些新因素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洋务运动时期,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它在客观上又产生了怎样影响?请你对此进行简要的评价。
2021-01-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外商每厂平均纱锭数5166;华商每厂平均纱锭数2368。

材料三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高级中学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省区江苏直隶浙江广东山东福建
数量15545542333120
省区奉天湖北广西甘肃其他各省
数量1919113

注: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北京、天津。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 下图分别为1912年与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材料六:



(1)依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3)材料五反映的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4)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逐渐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由薄弱到增强,顽强成长。上图(材料六)是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其中标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和“还我河山”的字样,指出如此设计的历史原因。它体现出民族火柴业顽强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什么?
2020-09-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材料三   

类别企业创办人时间地点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年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年上海
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年唐山
汉阳铁厂张之洞1890年汉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从洋务运动的结局看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2020-07-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八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官学系统示意图


——摘编自王晓华《中外教育史》

材料二   尽管当时读书人可以通过荐举、征召或选举的方法进入仕途,但参加太学的考试却是进入仕途的唯一稳妥途径,因此,终生乐此不疲者比比皆是。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1866年,恭亲王奕䜣为京师同文馆拟定了六条章程:一、专取正途人员;二、各员一律留馆住宿;三、按月出题考试一次;四、每届三年举行大考,高等者酌量差遣试用,下等者照常学习,下届再考;五、每月加给薪水银十两;六、三年试居高等者,照准各按升级,格外优保班次。

——摘编自《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大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
(2)从材料三的六条章程中任选一条,分析拟定该条章程的原因。综合分析这三则材料,归纳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2019-08-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3.2北方经济的逐惭恢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复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下图为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9-06-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并分析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材料表明他们先后付诸实施的行动有哪两大类?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三分析其成因。
10 .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外部因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