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截止到1940年,从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各大城市向西南、西北各省内迁的民营工厂达445家。按行业来分,机械工业共182家,占40.90%;纺织工业94家,占21.1%,化学工业60家,占13.5%,文教用品工业37家,占8.3%,电器工业24家,占5.4%,内迁技工人数达12182人,包括机械修造、纺织、化工、电器制造等,其中以机械修造技工最多,占49.1%。这一现象
A.是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战略需要B.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C.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力量D.使中国的后方工业发展百废俱兴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重庆各类医院创设数量统计表

类别189219111912193719381945
教会医院4
军医院2
私人医院124
公立医院37
总计41513

——摘自秦春艳《近代重庆医院时空分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重庆医院创设数量呈现表中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
3 . 1941年2月,国民政府将米面粉棉花棉布、煤炭、食盐、菜油等商品划定为日用重要物品,对“囤积居奇”作了明确的界定,并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这些举措
A.导致了大后方物价迅速上涨B.意在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推动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D.适应了抗战艰苦阶段的需要
4 . 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B.这一时期通货膨胀极其严重
C.社会动荡推动米价居高不下D.国民政府统治下的经济崩溃
2020-05-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
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注:商办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材料三   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历史必修二教材(人教版)


请回答: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年至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
(3)依据材料三,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2-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0年,欧洲英吉利海峡曾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转移“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撤退,堪称“中国实业界的教刻尔克”,这场“生死大撤退”的影响是
A.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
B.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D.使民族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7 . 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有报刊还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突出反映了
A.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B.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扰乱了市场交易
C.社会动荡造成米价居高不下
D.恶性通货膨胀政策造成市场的崩溃
8 .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②③
9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2019-01-30更新 | 6786次组卷 | 7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衔接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9-01-30更新 | 1975次组卷 | 18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