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35年全国国有厂矿资本总额仅占当时登记厂矿资本总额的11%,到1942年国家资本在工业总资本额中占到了69.58%,且主要分布在冶炼、能源机械、电器等重工业部门。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私营工矿企业受到了摧残B.中国工业结构实现了合理调整
C.国家加大了对战时工业的投入D.抗战刺激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2 . 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民国某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资本迅速发展D.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3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则材料说明民族工商业所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2021-12-04更新 | 122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0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1937年,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237家工厂,但到1942年时,仅重庆一地的工厂就达到781家,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及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以渝、川、湖最为密集。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国土沦陷沿海工业不断内迁B.洛川会议后开辟敌后战场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日本侵略者实行以战养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8年,以上海申新纱厂为代表的一些沿海纺织企业及其设备陆续迁到陕西。到1943年,关中经济带已设有大小纺织厂106家,总资本法币3437万元,动力设备3641马力,分别占全国的43%、49%和51%。据此可知,沿海企业内迁
A.为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B.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有所改善
C.使关中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D.是应对英美等西方列强侵略的无奈之举
2021-07-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进行汉阳钢铁厂、大渡口钢铁厂的迁建工作并扶持民办、官商合办的钢铁企业200个,初步形成了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钢铁工业网。这些措施(          
A.推动了国家重工业的迅速发展B.调整工业布局以应对抗战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解决了民生问题赢得人民的支持
2020-12-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第二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影视片《三毛流浪记》中,以主人公三毛的生活以及工作中所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为主线,直接反映一个普通打工者在都市中艰苦奋斗历程,20世纪四十年代,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实了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他困惑的原因是
A.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实着中国市场
B.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C.美国比其他国家经营水平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四大家族的经济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8 . 国民党统治后期,造成我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外部势力主要来自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2020-07-09更新 | 7757次组卷 | 5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读下表,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代工厂占全国比重资本占全国比重工人占全国比重
1937年19家0.48%305.2万元0.820 705787人1.26%
1942年546家20.56%16 931万元8.8%33074人13.7%

A.抗战促进西北工业发展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