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俗名漫撒”。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全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农业措施“收效甚微”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支持农村改革的措施及对农村体制的影响。
2020-09-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英国1623年制定的《垄断法》中规定:“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发明必须是新产品;专利权人有权在国内独占制造和使用发明的物品和方法;专利权16年;专利权人不能抬高物价以损害国家利益、破坏贸易。”该法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完整的专利法。在英国影响下,欧美其他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专利法,有22个国家先后建立了专利制度。1883年,为解决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由此开创了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

——摘编自熊英《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理论和法律制度传入我国。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凡是“益民”类的发明都应受到鼓励并给以保护,仿制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是我国最早的专利立法思想。1881年,郑观应向朝廷上书,要求给予上海织布局的机器织布工艺以10年专利,得到光绪帝的赐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件专利。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发明、制造船械枪炮等超出原有产品者,或用新法兴办大工程者,皆准许集资设立公司,享专利50年。”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1944年,国民政府颁布并施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专利法。

——摘编自任建新《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利制度实践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权。董卓进京引起军阀豪强的大混战,人口急剧减少,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以至于“货贱物贵,谷石数万”。隋炀帝时,货币贬值严重。史书记载:“王纲弛紊,巨奸大滑,遂多私铸,钱转薄恶。初每千犹重二斤,后渐轻至一斤。”唐肃宗时铸造“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俗称大钱。这种大钱一文当开元通宝钱(小钱)十文或数十文。大钱发行后“物价益起,人心不安。”

材料二   1935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在法币改革前,1934年底全国主要银行发行的兑换券总计约5.6亿元。到1936年1月,已增至7.8亿,此后更是猛增,至1948年8月21日已达6636946亿。与此同时,物价上涨得更快,如以1937年6月重庆物价指数为1,1948年8月21日上涨至1551000。而上海物价比重庆更高,如以1937年6月为1,则1948年8月21日为4927000。当时有人说,战前能买一头牛,这时只能买1/3盒火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物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说明国民政府时期与古代物价暴涨的相同原因。
2020-02-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中国各年出口货物分类统计(1873-1936年,%)

年份原料半制品制成品
农产品矿产品机器开采手工机制手工机制
187326-不到0.537.4-58.31.7
189315.5--28.40.153.42.5
190326.80.20.217.214.732.98.0
191039.10.20.513.111.928.36.8
192036.40.92.88.212.331.28.3
193045.11.23.43.512.227.17.4
193644.12.61.66.75.632.47.1

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
(千元)
设厂数资本
(千元)
设厂数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材料三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9-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宁波等港口被辟为商埠,市场充斥英美等国便宜的机器制造品,乡间逐渐“无自轧自弹自纺之纱”.洋商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原料,1860年棉花收购价从每包9元涨至28元,致使农民纷纷放弃其他作物的种植。而后洋商又杀价,大量农民破产。

——摘编自史群《浙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有限公司1929年创立,1931年注册“九一八”牌商标,并引进全套先进设备,聘用纺织专家及熟练技术工人.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纪念日,刊登“请用中国章华‘九一八'牌薄哗叽,纪念国难,发奋图强”等广告,引起市民关注.

——摘编自郭星梅《中国近代纺织品牌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抗战时期上海章华公司的发展。
2020-08-0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猪鬃贸易在近代长期处于洋行控制之下。二战中,美国政府不仅把猪鬃列入战略物资A类,甚至把猪鬃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猪鬃还是中方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贷款或物资的重要战略物资。日军强迫农民将猪鬃交予军方,还以高于国统区4倍的价格走私猪鬃。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规定对各地猪鬃从价格、收购、储存、运销等多个方面进行管制,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猪鬃的外运。尽管统制政策产生垄断,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兼顾了行业商人的利益。而且中国方面与苏、美、英直接贸易,不再需要居间谍利之洋行,昔日煊赫一时的洋行销声匿迹。为保证鬃质,一批优良的改良猪也在大后方开始推广。1945年10月,对猪鬃的贸易管制结束,自由贸易得以恢复。

——摘编自陈岗《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猪鬃的外贸统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猪鬃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猪鬃统制政策的影响。
2020-10-04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卓越联盟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3月,“商统会(汪伪政府机构)”成立,之后不久,适逢上海米价猛涨并带动了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这次涨价与投机者囤积居奇有关,而且棉纱布及棉花原料的投机交易最为严重。同年8月,“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着手办理棉纱布收买事宜,办事处组织对上海市所有的针织厂和商号所存的棉织品进行稽查,对其中41家所存的华商棉纱布予以查封,靠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日伪收买了大量的棉纱棉布。按当时市价,20支蓝凤纱每件为4万元,而强收价格为1万元。这种强制征购使上海出现两大问题:(一)布店全体失业,无以为生,(二)市民预购尺寸之布而不可得。

——摘编自潘前芝《沦陷区战略物资统制》

材料二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烧杀抢掠的硝烟尚未散尽,一支特种兵应运而生,这就是专以征服中国民心为主要任务的宣抚班。宣抚班有专门编制,正副班长均由日本军官充任,班内成员则统称为宣抚官,“宣抚官”中有的能写会画,有的巧言善辩,有的则懂得医疗。宣抚班成员须经日本人严格筛选,一旦经过筛选即可出任各种伪职,捞到不少油水。宣抚班打着种种充满温情色彩的“宣抚”旗号,企图尽量使沦陷区百姓淡忘对入侵者的敌视和仇恨。日本宣抚官夜濑不逢曾记载:“我们拼命的费尽口舌,其效果也不及如此。”

——摘编自王龙《日军“宣抚班”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宣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侵华带来的影响。
2020-01-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宋代的民间手工业比前代有所发展。……宋代取消了束缚商业发展的政策,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宋代大部分行业的手工业者都是亦工亦商,手工业的经营者就是商人,手工作坊和工场就是商店,以印书手工业为例,书店兼有编辑、印刷、书店的性质,以卖书为主要任务,……同时,官营手工业在整个社会手工业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为民间手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宋代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为使战时后方工业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国民政府对民营工矿业采取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先后颁布了《非常时期工业奖助暂行条例》《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等。为保护厂矿设备免遭日机轰炸,工矿调整处采取疏建办法,规定凡制造工作能分开者另设分厂,设备能在洞中使用者,可开凿山洞,移内工作。并设立疏建贷款,在疏建技术上给以指导。为帮助内迁厂矿复工或新建厂矿尽快开工,政府对其货款总计达2003万元,从民国二十八年到三十三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供应给民营企业的五金、化工、电气等器材、原料总值约563亿元。还制定“技工招募法”,到各地招募技术员工,至民国二十九年,已招募技术员工达12164人。此外,还开设了各种训练班、训练新技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三“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宋代民间手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2020-08-08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企业的兴衰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材料一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认为甘肃有毛织品的原料,自1876年筹划在兰州创办织呢局。当时有人提议将工厂设在汉口,交通方便,可把原料运至汉口,便于销售。而左宗棠认为自己管辖甘肃,有责任开发该省的财源。因此投资银20万两,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商定购买全套设备。这些设备于1879年2月从上海运至汉口转用民船运到龙驹寨,再用人力及牲口运至兰州,到1880年5月全部运齐。兰州织呢局于1880年9月开工。由于对当地的原料了解不足,织呢局所购机器适用以细软羊毛为宜,为此用大批人力从兰州附近所产粗毛中拣取细毛,浪费很大。兰州地区水源不足,水中含盐量高,影响呢料的漂染质量;织呢局一切技术及业务管理均操于德国人。工人多是兵勇,只关兵饷,生产效率很低。至1881年初,织呢局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1/3。截至1882年8月,织呢局共生产粗细呢绒1500余匹;且产品成本高,当地没有购买力,卖至外省又因交通困难,运费较贵,没有市场竞争力。1883年织呢局锅炉爆炸,终于停工歇业。

——摘编自吴迪《中国纺织工业历史上最早的印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左宗棠兴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目的,概括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兰州机器织呢局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3)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4)据材料三,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2019-12-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高昂,军事抵抗之外,出现了规模空前的沿海工业、高校的内迁壮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工厂大多受到战火威胁。许多民族企业家誓不以厂资敌,愿意为国民政府生产军用物资,纷纷上书要求国民政府协助安排工厂内迁。除缺乏政府充分补助外,民营工厂内迁途中经常遭到日机轰炸,损失极为惨重。担任内迁运输工作的民生轮船公司承受巨大牺牲,出动几乎所有的船只将内迁工厂的物资运到武汉。与此同时,以兵工企业为主的国营工厂也进行了内迁。1938年后,武汉逐渐处于日军的威胁之下,国民政府继续协助工厂向川、滇等省内迁。截至1940年底,沿海沿江厂矿共内迁448家,复工后产品价值近1.46亿元,这一壮举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为中国抗战保存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抗战爆发后,中国高校遭到日军有意识地破坏。为此,国民政府将沿海沿江的各高校西迁到西南和西北地区。师生们在西迁过程中,白天翻山越岭,晚上倒卧于干草之中,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但师生们士气高昂,一路高唱救亡歌曲,向沿途民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内迁之初,西南联大40多个同学挤宿于一间屋内,雨季常常打伞睡觉。西南联大上课不点名、自修课也不督促,但从来无人缺席。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规模空前的高校西迁,使得原本基础薄弱的高校事业薪火得以相传,为抗战乃至战后的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工业内迁的路线,分析影响工业内迁的相关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战时期工业、高校内迁的壮举中提炼观点,并从过程和影响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0-04-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七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