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9 道试题
1 .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利用近现代科学成就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组织并指导全国的科学研究,以提高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将科学技术视为重要生产力
C.以科学技术服务全面社会主义建设D.将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国家中心工作
2024-01-20更新 | 518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变工是由两户或两户以上的农民相互调剂使用劳力、畜力与农具,以满足各自农业生产上临时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图为1950年创作的《变工互助图》。该作品反映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深得民心B.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C.农业合作化已有一定的基础D.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023-08-14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五)
3 . 1950年3月3日,中央政府统一全国物资调度,逐步建立起了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的体制。这(     
A.推动了“银元之战”的胜利B.消除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C.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D.有利于人民政权的稳固
4 . “1956年8月公私合营的民丰造纸厂发行了股票”这一票证可以(     
A.见证历史时代变迁B.全面解释历史事实
C.体现口述史料价值D.科学预见历史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1年5月中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并要求1961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这种逆城市化的举措(     
A.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益B.促进了人口的自然流动
C.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压力D.推动了产业布局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表明(     
A.农业变革应同工业发展密切结合B.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迫切愿望
C.工业化建设应关注城乡统筹发展D.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7 . 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也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8 .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这体现了矿产资源勘探(     
A.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B.使国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D.促进国民经济的区域平衡
9 .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重视讲述中国故事。如对鞍钢故事的报道,使鞍钢建设成为全国建设的缩影,为全世界所关注;通过援建坦桑尼亚一赞比亚铁路展示中国建设成就等。这些中国故事最深远的影响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舆论封锁B.确立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C.发挥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D.鼓舞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七地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