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1 . 1951—1953年,党和政府有计划地组织翻译和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宣传普及工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实现基本扫除文盲的战略目标D.强化广大民众对新意识形态的认同
2024-01-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l962年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的五元纸钞图案,也是我国唯一荣获“年度世界最佳纸币”大奖的人民币纸钞。图中的炼钢工人形象反映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基本实现B.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完成D.工业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3 .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成立。它的功能是承办信托服务、组织推销积压物资,以及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调剂余缺等业务。在经营期间,共处理积压物资3亿多元,代办各类物资1亿元。该公司的成立(     
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局面D.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政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0~1952年我国国营经济所贡献的财政收入。下表可用于说明,当时我国(     
年份贡献的财政收入(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195021.7533.4
195159.7447.8
1952101.0158.1

——据《中国财政通史》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具备较好的经济发展条件
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D.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少人对人民政府能否管好经济抱有疑问。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制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上海的部分资本家也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管好财经工作,并在经济上同政府展开较量。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年初,上海出现的金融风暴(倒卖银元、黄金、美钞,抵制人民币流通等)和几次物价波动,就是这种较量的表现。从几次较量的实际分析,陈云同志认为,不论是从支持全国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从根本上克服财政经济困难方面来说,还是从逐步实现市场物价稳定的要求来说,都必须实行全国财经工作的统一管理。1950310日,陈云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为什么要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社论,全面阐述了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短短半年的时间,人民政府就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使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连年上涨的物价稳定下来。毛泽东认为这一成就在经济上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杨波《新中国经济战线的奠基人——缅怀陈云同志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财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统一财经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断高涨的政治认同表现在农民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政治热情、对乡村政权的积极参与、对农业生产的不断投入等等方面。在他们看来,新国家不是别人的而是属于自己的,“家”和“国”已经融为一体。促成这种“政治认同”的运动(     
A.最终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使土地由私有变为了公有
C.夯实了工业发展的基础D.通过赎买确立了国营经济
8 . 1961年中国共进口粮食580多万吨,净进口440万吨以上,其中小麦进口388万吨,占当年世界小麦进口总量的12.3%。这一举措(     
A.保证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旨在缓解严重的粮食危机
C.说明冒进思想影响了外贸
D.表明经济建设的速度加快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10 . 下图为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图,由图可见“一五”计划(       
A.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B.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注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D.着眼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2022-07-14更新 | 12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