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然而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78年、2002年的不同所有制经济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个体工商户2850.53万户。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就业人员比重达18.7%。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自然经济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何时?它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后果?
(2)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2019-07-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2 .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各自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一些勇敢的欧洲航海家克服种种困难,开辟了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航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救科书·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开始了漫长的复关过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中国经过与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殖民扩张活动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做出的努力。
2020-06-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下图可推知,这一时期我国

我国城镇不同部门就业比重变化示意图(1978—2004)
注:非正规部门从业人员包括城镇就业中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以大量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农业转移劳动力为主的未纳入统计部分的从业人员三部分。
A.非正规部门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
B.传统正规部门遭遇发展瓶颈
C.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
D.新兴正规部门发展速度缓慢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该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7年、1984年、1993年出现峰值的关键因素。
2019-07-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从网上搜集到了以下图片:《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1983年重庆开始经济试点的报道》《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

3645

1132

57.5

6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2)据材料二、三,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2020-04-10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对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逐年下降
B.第二产业产值最为稳定
C.第三产业发展导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D.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19-09-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8 . 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3个世界性大国,即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其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亚洲和“新大陆”,因此被称为“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商贸的发展带动银行信贷业的发展。1611年,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1)材料空白处应填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荷兰崛起的原因。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取得绝对制海权。到19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达到43个,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这些殖民地有的是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有的能确保海外贸易航线的畅通,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辐射到各殖民地的商业贸易圈,“贸易优先于统治”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统治原则。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结合所学,指出在此谈话精神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019-06-1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锭数量示意图

年产100万吨以上年产10—99万吨年产1—9万吨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10088.541.50
华商企业011.558.5100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扼要回答下列有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我国首先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什么特点?
(4)党的十四大上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10 . 如图是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A.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B.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19-06-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