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其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下面是组反映中外历史重大事件的宣传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苏联集体农庄的宣传画 图2 玉米运动的宣传画

图三图中文字为“社社亩产万斤粮” 图四1980年农业大丰收
(1)指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苏联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二者的结果如何?
(2)图三、图四农产品产量提高的原因各是什么,给新中国的经济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以上四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周一良、吴于廑《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下图所示为1950—1984年中国、苏联粮食产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和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3 . 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1949—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


——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基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列宁深刻地阐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而且可能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道路来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二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与新经济政策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并无二致,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扫除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正是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才拉开了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摘编自曾长秋、王千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并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别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历代粮食亩产和人均占有原粮情况

朝代战国晚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前期(鸦片战争前)
亩产(市斤/亩)216264281334309338343367
人均占有原粮(市斤)921963112412561159/1118628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回首7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亿千瓦,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
2019-12-18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课时基础识记与对点精练(选择性必修2)-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6 .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组争论不休时……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

——摘编自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材料三 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包产到户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岭村农村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本质。
(4)小岗村和南岭村在农村改革上的成功试点,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有怎样的启示?
2019-11-0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随堂练习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上缴农业税(亿元)
粮食棉花
19501321369.215.755.919.1
195114369103.18.74921.69
195216390130.414.126.527.03

材料二   下表为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2019-06-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必修2 测试卷
8 . 据统计,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1985年为1.86倍。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对外开放的推进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市场经济的放开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9 . 下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972-1981年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019-05-18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作业13 模块综合检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数,1954年还只有2%,1955年上升到14.2%,1956年后升96.3%,1957年冬和1958年春,一个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在这一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并社或超出社、乡、甚至于县的范围来进行协作的浪潮。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了把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建议,中央同意了这一建议。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下面是1978~1984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品产量围。

——摘编自马晓河等《农村改革40年: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事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54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作物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调整中得出的认识。
2019-04-10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北省新高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分科选科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