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35年初,罗斯福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对新政的认识认识的史实依据(措施)
保守派与
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多数民众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材料二: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

——摘自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1)结合所学,在材料一表格中▲位置,举出两个史实(措施)来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2)你如何认识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受到不同评价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是政治上的成功”?
2021-08-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时,英国盛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其代表是海尔斯和斯塔福德。他们关心如何把货币保留在国内,不使货币流向国外,认为进口商品是有害的,主张禁止外国工业品进口,特别是奢侈品。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促进本国工业品的发展,要发展本国的工业和手工业。

——摘编自岳川《英国的重商主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重商主义的内容。

材料二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产生的社会原因。

材料三凯恩斯主义认为,社会总需求(即有效需求)是由总消费需求和总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根源,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必须通过变更利率、通货膨胀、公共投资和公共工程等手段来干预经济生活。凯恩斯的这一理论宣告了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上自由放任主义的统治地位的结束。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3)依据材料三,说明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 阅读下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二上文字是“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陌,100文)



图一                                                    图二
(1)图片一和图片二反映的货币各出现于什么时期?图片2中的货币与图片一中的货币相比有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上海五家专门印刷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就印刷1600万元,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甚至还要到英国和美国去印。那时货币贬值速度惊人。同样的100元钞票,1937年可买一头牛,到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火柴。

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量简表



(2)材料二的文字资料和表格资料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1933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授权财政部长把所有黄金和黄金证券转入国库,用纸币与之兑换;禁止金币、金条和黄金证券的出口,停止国外美元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制。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斯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而美元的价值则不断下降。从政府购买黄金开始,到美元重新定值的三个月中,美元贬值40.94%。

美元贬值使美国的商品获得更大的海外市场,使国内商品价格有了一定的提高。美元贬值使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则由于保有黄金,从美元贬值中获利28亿美元。这笔款项除主要部分20亿美元被用作稳定国际汇兑中美元比价的稳定基金外,6.45亿美元被用来付清国民银行的债券,1.39亿美元用作联邦储备银行向工业贷款的基金。

——摘编自胡国力《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金融改革的哪些内容?并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金融改革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材料四、



(4)图中货币是什么时候发行的?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有什么影响?
2020-04-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

材料一   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英)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为什么”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政治家,都在颂扬罗斯福总统和他的新政。大量事实证明,大萧条时期的政府政策延缓了经济的复苏。1932年当选总统的罗斯福,在执政期间遭逢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实施新政八年以后,大萧条仍在持续。在罗斯福头两个任期里,平均失业率都高于12%。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几乎下降了三分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股市还没有从l929年10月的那个黑色星期二完全恢复过来。新政并未实现其初衷:结束大萧条。它失败了。

——摘编自【美】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失败的理由。

材料二   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的一切政策措施主要是为了救燃眉之急。而实施的结果却产生了造福后世的长远利益。应该说,“新政”对美国说来确实是一场极为深刻的改革,说它是“里程碑”也不为过。

——摘编自资中筠《也谈罗斯福“新政”》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对后世产生了哪些“里程碑”式的深远影响?
2019-07-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卷
6 . 改革和创新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且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大国之谜,当然述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荷兰、英国、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依据所学知识,概要评述这种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

材料三   《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部分目录)

第一章改革起步(1978年12月至1984年9月)
第一节伟大的转折
第二节改革从农村突破
第五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第八节对外开放扬帆启程
第二章改革重心战略转移: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至1991年12月)
第一节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第二节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第四节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第五节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由点至面的战略布局
第三章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1992年1月至2002年10月)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第二节国企改革攻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节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初步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第五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11月至2012年10月)
第一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节企业改革纵深推进
第三节农村改革进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新阶段
第四节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政府支出具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一笔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始支出额的收入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乘数效应’。”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从1928年起,苏联投资10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约有20家美国厂商为其提供了技术。1930年,意大利、瑞典等国对苏贷款达8亿美元,1931年增加至12亿美元。1932年,有2000名德国工人、73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工作。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大纲案》,全面指导经济建设。财政部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推行法币政策。1936年,中国实业部建成各类机器厂2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苏两国经济发展中体现凯恩斯理论的具体措施。
2018-11-24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1928年,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文史参考>2010年第22期

材料二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得以复苏的原因,并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划时代著作《国富论》,批判了以往主张对商业活动采取限制与专利权的过时的重商主义。之后还有大卫李嘉图等人也提出了经济新主张,他们的学说被(反对者)赋予“自由放任”称号。他们的基本观点认为,存在着一个自主的经济关系世界,独立于政府或政治。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的制约。……工业家们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出现而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念。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自由放任学说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工业家们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出现而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念”?
材料二   在大危机之后的30年代,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统治了经济世界几十年,一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能够成为主流?简单的说就是,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统治了经济世界几十年的原因。
关键环节题组:解答历史材料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降到第五位,增长率直线下降。欧共体六国之间由于互减关税,实行了人员、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其经济迅猛发展,远非英国所能比。美国对欧洲的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欧共体。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1961年9月英国正式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摘编自刘亚轩《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对欧洲联合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8-03-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对价格管理较为规范。西周市场价格评定工作由政府专门委任的“贾师”担任,商品价格由他评定后才能出售。……西周还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例如喜欢价昂之奢侈品意味着“志淫”者多,风气就坏,如一般生活用品价格稳定,表示民风质朴。

——摘编自曹蕊《先秦两汉价格思想研究》

材料二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房、小牲畜等强行收归农庄所有。这类过火行为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不少农民大量屠宰牲畜,并要求退出集体农庄。

材料三他(罗斯福)建议农场主削减生产,或者什么也不生产,损失由政府补贴。……政府决定把相当多的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毁掉,以制造一种短缺,借此抬高农产品价格。杀了600万头猪,捣毁了1000万英亩棉花。……清除这场灾难的最佳办法,是把食品搞得更贵,这得需要特殊的头脑才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托马斯·伍兹《另类美国史》

(1)材料一中西周是如何干预经济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

(2)材料二中的“过火行为”是前苏联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所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中托马斯·伍兹对罗斯福的农业政策有何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