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此可知,苏联60年代平后期的改革(     
苏联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的工业产值(%)
年份全部工业联盟所属工业联盟共和国所属工业
19501006733
19551005347
1957100694
1960100694
19651004951
19701005050
19751005149

A.扼杀了共和国和地方的积极性B.导致了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混乱
C.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集中领导D.扩大了苏联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
2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是在“条条”与“块块”之间兜圈子,那么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则是在减少还是增加几个指令性指标之间扭来扭去。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两人的改革(     
A.未突破苏联模式B.领域各有其侧重点
C.引发苏联社会剧变D.依据科学理论指导
3 . 在谈到农业存在的问题时,赫鲁晓夫重新规定:“如果在制定摇种而积、单位面积产用和畜牧发展指标时,集体农庄、国营农场领导人和生产管理局领导人发生分歧,那么最后决定权属于集体农庄管理委员会和国营农场场长。”赫鲁晓夫此举旨在(       
A.否定指导性计划管理制度B.激发地方和劳动者积极性
C.改革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D.鼓励各地方扩大玉米种植
4 . 1988年,戈尔巴乔夫鼓励农户占有土地,独立经营。但由于农村多为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钱购买机器,导致苏联农业改革收效甚微,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A.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B.城市的谋生渠道较广
C.旧体制问题积重难返D.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
2022-07-05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二)历史试题
5 . 如表为赫鲁晓夫时期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化简表。苏联这一时期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的变化反映了
时间 集体农庄数量(个)国营农场数量(个)
1953年 933004857
1965年3690011700

A.苏联农业取得了根本性进步B.赫鲁晓夫坚守全民所有制
C.苏联产业结构出现了大调整D.赫鲁晓夫扩大农民经营权
6 . 1962年,利别尔曼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发展企业的生产,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B.推动了单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2022-05-30更新 | 1451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演练历史试题
7 . 勃列日涅夫在198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六大上强调说:“党一向把计划看成法律。这不仅仅是因为计划是由最高苏维埃批准的。计划之所以就是法律,是因为只有遵循计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工作。”这一主张对苏联的影响是
A.延续了旧的发展模式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保障了工业化的进行D.完善了国家法律体系
8 . 如表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年份苏联粮食产量
19538250万吨
19548560万吨
195510370万吨
195612500万吨
195710260万吨
195813470万吨
A.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B.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制形式D.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9 .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国内“影子经济”(即地下生产洋货的作坊、车间和企业)发展迅速,并从洋货生产转向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品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批发、销售的巨大产业链。这种现象
A.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成就B.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C.改变了轻工业落后的面貌D.折射出苏联模式的弊病
2022-05-24更新 | 1669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演练历史试题
10 . 1984年戈尔巴乔夫提出,苏联没有完成第九、十和十一三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地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正确估价,没有认识到经济转向集约化发展方向和转向在国民经济中积极采用技术进步成果的全部尖锐性和紧迫性”。这一认识
A.指出了制约苏联经济发展的因素B.缺乏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反思
C.表明苏联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D.扭转了美苏争霸的不利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