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2 . 1958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讲:“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还建议取消农场职工自留地、自养畜。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
C.对经济改革缺乏科学认识D.农业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85年上台执政的戈尔巴乔夫转变对外政策.提出了“新思维”外交.主张“合理足够”概念维持低水平战略均势.同时提出"全人类利益优先”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从多样性中寻求各国利益的均衡”等观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       
A.表明苏联放弃与美国冷战B.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C.反映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D.体现了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
2022-04-20更新 | 8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1982年与1950年相比,苏联国民收入增长了8倍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分别增长了12倍和13倍,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也从1950年12%升至1982年的20%。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改变B.对斯大林模式的调整
C.苏联社会矛盾逐渐缓解D.国际局势的逐渐缓和
6 . 苏共24大时勃列日涅夫指出,1970年苏联职工工资月均146-149卢布。26大时他指出,1981年苏联职工月工资是168卢布,比10年前增长40%。而1973年石油危机后油价暴涨,1974-1984年,苏联石油出口收入保守估计1760亿卢布。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十年间职工收益增长40%B.通过石油收益积极改善民生
C.经济建设逐步陷入危机D.遭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围堵
2022-04-20更新 | 66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卷(九)历史试题
7 . 20世纪的世界,一方面在衰落一方面又在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1932年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材料二   19836月,在国际高级研究协会联合会的一次会议期间,来自15个国家的学者们一致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都不再令人满意地起作用。“我们生活在一个正常秩序被打乱了的行星上,这一行星以一些与当代现实没有关系的经济观念为基础……我们要对那些基本信条提出异议,看看能否对它们加以修改或调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导致1932年的世界充满“猜疑、恐惧和威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都不令人满意”的表现。为此二者各自做了哪些经济政策调整?
8 . 西方评论界将苏联作家批判斯大林时期生活矛盾以及黑暗面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推动“解冻文学”思潮兴起的是赫鲁晓夫;决定“刹车”并控制其发展的也是赫鲁晓夫。这完全取决于他在党内斗争中的地位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由此可见
A.经济改革推动了文化解冻B.国际形势决定了苏联内政
C.斯大林体制影响根深蒂固D.“解冻”减轻了个人崇拜
2022-04-03更新 | 4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九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体现了苏联“八五”期间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学者认为,该时期的新经济体制是列宁新经济政策之后最为成功的一次改革。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苏联“八五”(1965~1970)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
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社会劳动生产率
7.4%8.4%7.7%6.8%

A.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探索社会主义的过渡道路
C.对消费品生产有所重视D.以行政命令解决实际问题
2022-04-02更新 | 44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各时期农民平均生活水平估算

人口数(万人)粮农并家口数(万人)耕地数(万市亩)粮田数(万市亩)每个粮农及家口平均拥有土地数(亩)平均亩产(市斤)每个粮农及家口平均拥者毛粮数(市斤)扣除成本加工后的人均粮食数(市斤)除本身口粮外可向社会提供粮食数(市斤)
明万历时12000972071551.166075.46.82561741808458
清乾隆中2000017000103610.993249.85.53101705791441
清嘉庆中3500029750105043.694460.53.23191021474121
清末期4000034000112596101336.4328786140050

——摘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

材料二   因粮食和食品供应困难,1962531日苏联政府宣布提高食品零售价格,引起社会激烈的反应。为避免社会不满情绪升级,赫鲁晓夫被迫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70年代,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由于苏联外汇不足,苏联政府便不断抛售黄金,并动用外汇储备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西方大举借债以支付购粮款;…俄罗斯历史学家皮霍亚在其著作中记载了这一时期的一些现象:“商店里的食品越来越少,尤其是肉类和奶制品。后来,植物油、面包和大米突然间变得短缺起来。在1962-1963年,许多州的大部分食品实行凭票供应。“号召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的声音此伏彼起…所有这一切最后换来的是大失望、共产主义信念危机、冷酷无情、厚颜无耻和不得不精打细算过日子。”

——摘编自黄立茀《粮食供应危机与苏联剧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粮食供应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2022-03-29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