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此,苏联
A.开展一五计划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成立经互会
2019-04-23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明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2 . 1945年4月,铁托率领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说:“战争结束了,再过15—20年,我们也会恢复起来,然后再打仗!”斯大林这一言论
A.预示苏联将强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旨在应对美国对苏联挑起的冷战政策
C.表明苏联开始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反映出美苏“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2019-04-07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福建省2019届高三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第聂伯河水电站于1939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修建说明
A.斯大林模式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C.美、苏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危机
D.苏联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
4 .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80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外国
20世纪30年代1933年7月《申报月刊》开展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和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1935年资源委员会实施重工业五年计划;1933-1937年先后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良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等等;1934年开始发起“新生活”运动,培养“现代国民”,造就“现代国家”。
大危机由美国爆发,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导致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上台。
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和建立世界霸权计划,开始大举侵华。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王术静《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等改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0-1980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次序排列一览表
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
1860 英国法D国美国德国
1890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1937 (①)(②)-
1950 美国苏联--
1980 美国曰本苏联联邦德国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对应的国家,并且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一条相关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06-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7-2018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益,限制城乡间的商品货币关系,用超经济的手段从农民身上拿走很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这段评价适用于
A.新中国初期的土改运动
B.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措施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罗斯福新政的农业调整政策
2018-06-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南平第三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8 .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成就。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1957年3月3日成功进行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试验比美国早9个月
1957年10月4日成功向太空发射一枚人造卫星比美国早近4个月
1961年4月12日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并安全返回地面比美国早10个月

A.美苏争锋中苏联取得了战略优势B.苏联率先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C.改革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D.苏联的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B.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C.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D.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10 . 1928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面对这一危机,斯大林认为,只有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危机,解决农村资本主义向苏维埃政权进攻的不利局面。材料表明
A.危机根源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左”倾思想占据上风
C.农业集体化不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