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并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1-02-25更新 | 516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段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相互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材料一   当世界上其他国家,至少就自由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经济陷入一片停滞之时,唯独苏联……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同一时期,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被当时的评论斥责为是“由莫斯科之手”签署的“带有苏联印章的红色新政”,是要以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的模样改造美国。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英法三国经济的不同发展趋势。“以苏联为师”主要是指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时评对于罗斯福新政所持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2021-01-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一战后,美国政府和民间对农业合作社表现出空前的热情。1920年,美国农场局联盟正式成立,倡导兴办大规模的销售合作社。1921年初,该联盟成立全国性的谷物销售合作社,扩大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中份额。此外,各地还成立了其他农用品经营合作社,为农场购买和供应石油制品、拖拉机、拖车、种子、饲料等等。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场信贷法”,在全国建立合作社银行,向合作社提供贷款。美国农业合作社对美国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焦健《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材料三   苏联农村十分落后。1929年,斯大林决心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1930年,党中央通过“农业集体化的办法”。随后,各基层组织在上级严令催促下,采用行政命令和威胁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农庄和农民只有使用权。农庄组织生产队,负责某一地段的全年生产,或负责饲养一定数量牲畜等其他专业生产。政府通过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并以此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1933年,又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国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从具体农庄收走大量粮食。

——摘编自吴齐版《世界史·现代史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苏联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和苏联的农民合作化运动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2020-06-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仲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对农业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从苏联(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2020-03-07更新 | 564次组卷 | 22卷引用: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练习题
6 . 工资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合理的工资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六个工人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收入的总数和百分比


——据丁同力、周世述:《上海工厂工人之生活程度》(1931年)整理

材料二   高速度工业化所采取的形式是猛烈压缩工人和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原始积累”,正像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是以加剧人民贫困为基础的。但是,除了得到大规模外援的情况外,任何加速积累,只有通过增加生产者没有消费掉的那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才能实现。不论这种现象是在哪一种社会里出现,情况总是这样。这完全不是什么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

——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材料三   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购买更多的产品。”

材料四   50年代“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菜篮子”、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

——新华网北京2009年9月8日《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


请回答: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和民间组织为禁止或减少使用童工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不佳。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
(2)苏联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结合材料二,分析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
(3)你是否认同材料三中罗斯福的解释,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四,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职工工资发生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经济背景。
2020-02-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世界工厂”是对世界工业强国尤其是制造业强国的特定称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50-1938年英、美、俄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191319281938
英国1.94.39.519.922.918.513.69.910.7
美国0.10.82.47.214.723.632.039.331.4
俄国5.05.65.67.07.68.88.25.39.0

材料二: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

材料三:在世界经济史上,被明确称为“世界工厂”的3个国家依次是英国、美国和日本。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 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一时间,中国成了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但随后,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新财富》网

材料四: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苏联的国际声望达到了极点”(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苏联成为强大的政治军事大国”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回答:
(1)材料一中1880年的英国制造业达到了巅峰,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1900年的俄国以及材料三提及的日本都取得佳绩,共同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1928~1938年美国比重下降的内外原因。美国的下降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防止人类悲剧重演,战后初期国际社会在经济上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国发展受到的主要干扰。中国是如何排除干扰成为制造业大国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凭什么达到这么高声望和地位?苏联声望和地位对战后国际政治有何重大影响?
2020-02-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四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展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的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我们称之为“古典”发展模式。……现在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其结构性矛盾也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模式在苏联工业化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来逐渐僵化。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1)材料一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后,这种“古典”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的模式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模式的看法。
2019-12-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19-2020年高二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4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影响。
10 . 开始于美国的大危机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率制总统权力……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材料二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务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

——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   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的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发展模式?并简析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哪些条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