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的解决途径及其主要内容。
2023-02-18更新 | 118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还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 “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
2016-11-27更新 | 348次组卷 | 2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016-11-27更新 | 255次组卷 | 2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