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在宣传理学中出现了一大批理学思想家,其中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     
A.朱熹B.程颐C.程颢D.陆九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西汉高祖至武帝初年,朝廷官员中师从法家的居多数,从汉武帝初年到宣帝末年,朝廷官员出身于师从法家、道家的人数急剧减少,而师从儒家的人数不断攀升。这一变化表明
A.官员晋升渠道的拓宽B.治国方略的转变
C.社会阶层流动的削弱D.中央集权的强化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兴盛于战国的百家争鸣导致了古代中国思想界认识领域的全面活跃,为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有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在争鸣中形成的儒、墨、法、道等学派,影响了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和社会生活。直到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之前,这些学派的思想一直为后来者所继承。……为了给统治阶级提供改革方案,寻求出路,百家争鸣的思想家纷纷用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眼光,深入探究各种政治原理,并将思维的角度置于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这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觉醒。

——摘编自杨俊明《百家争鸣与古代中国人类精神的觉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各学派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家争鸣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加之著名门人的不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两座文化高峰”之一。

——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道者,所舒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根据材料一概述儒学在先秦成为“文化高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座文化高峰”的学派创始人设想的理想社会有何不同?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概述汉武帝时期尊儒倡儒的主要表现。
6 .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渗入了“天人感应”之道,迎合“君主专政”的需要B.摒弃了神学的思想,主张“王道治国”的理念
C.主张无限扩大君权,维护专制统治D.从尊崇“黄老之学”发展到了“格物致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商鞅、韩非、李斯等都倡导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这种倡议在统一王朝实践中率先取得突出成效的是
A.孟子提出“仁政”思想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文帝开创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在一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建议:遵循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的教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并以此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老子这一思想体现出的思想是
A.无为而治,知足不争B.克己复礼,主张正名
C.小国寡民,结绳而用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9 . 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
A.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
B.使先秦儒学发展为人性修养的学说
C.以先秦儒学来对抗佛道学说的冲击
D.在佛道学说体系之中发展先秦儒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这些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2019-08-23更新 | 310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