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包括儒家在内的各学派都留下了大量典籍。然而,到了汉初,年轻的儒家弟子们因找不到书籍,只能将老儒背诵的经典记录下来,然后再加以学习。经典遗失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乱B.年代久远C.儒学衰落D.焚书坑儒
2 . 如表为孔子的一些经济思想。由此可见,这些思想的基本要义是(     
治民观赋税观节俭观生态观诚信观货值观
居敬行简敛从其薄宁简毋奢取物有节无信不立待贾而沽
A.天下为公B.以民为本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2022-08-27更新 | 182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主张
A.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B.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
C.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D.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
2022-05-17更新 | 978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三模(教科院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B.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C.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D.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2022-05-02更新 | 397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这一主张来自于
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理想是“君无为,法无不为”。他主张“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这一思想
A.描绘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建立在人性本善的理论前提之上D.代表了下层平民的利益诉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2021-03-15更新 | 74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儒家思想创立并完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仁义”、“政在得民”
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C.“三纲五常”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0 . 朱熹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陆九渊则针对士和一般民众施教。施教对象的变化主要说明
A.儒学发展依靠民间力量推动B.理学强化了儒学理论的思辨性
C.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基本完成D.程朱理学与心学本质差异巨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