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近现代科学的某些成果,它们的价值并没有都直接体现为现实生产力,而基本体现在认知层面,体现在对真理的追求,对世界的合理性解释。科学的认知价值,曾经而且依然体现在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在17世纪,科学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主要表现为
A.突破经典,提出相对论B.促进启蒙运动的发生
C.推动人文主义的产生D.否定权威,证明地圆说
2 . 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但丁曾担任佛罗伦萨执政官,因为政治斗争被驱逐。当政者提出,如果但丁缴纳罚金并认罪,就可以回到佛罗伦萨。但丁拒绝了:“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么?难道我不在佛罗伦萨和人们面前屈身辱节,我便不能思索宝贵的真理吗?”材料反映出的时代趋势是
A.文艺复兴推动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兴起B.世俗王权在与教权的斗争中取得了优势
C.关注人的尊严、价值、个性和理性思考D.商品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人口流动的阻力
2021-10-11更新 | 10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谈到启蒙时,简单明了地说:“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其意在强调
A.探索自然界的奥秘B.复兴西方古典文化
C.高扬人的理性精神D.重视经济自由竞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约翰·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 ,欧洲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创始人。1536 年,加尔文发表了著名的《基督教原理》。他综合了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的理论成果,对新教的信仰作 了最为明白、严谨的说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加尔文说:“我们把上帝的永恒教导称为预定,他以 此预定他愿意为每个人所做的事。”强调上帝和《圣经》是唯一的权威。他还认为“上帝在我们的一切工 作生活活动中欣赏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他的眼中没有任何工作是庸俗、卑污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伟大 的、有价值的。一切适当的工作都有荣耀上帝的价值。”他还提出,教职人员不能由某一个人的权威来 委任,应以教徒投票的方式选举,要从世俗教徒中选举教会管理人员,由教士代表会议管理宗教事务。

——整理自李会军、王罡《加尔文的新教伦理及其启蒙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新教伦理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尔文新教伦理的意义。

5 . 运用史学方法、区分史料类别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古今,从无同铸一型的史迹,读史者于同中观异、异中观同,则往往得新理解焉。

自然科学的事项,为超时间空间的;历史事项反是,恒以时间空间关系为主要基件。……史迹之为物,必与“当时”、“此地”之两观念相结合,然后有评价之可言。

说明事实之原因结果,为史家诸种职责中之最重要者。近世治斯学之人,多能言之……不谈因果,则无量数繁赜(zé,深奥)变幻之史迹,不能寻出一系统,而整理之术穷;不谈因果,则无以为鉴往知来之资,而史学之目的消灭。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阐述的历史研究方法。

材料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运用梁启超所述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解读材料二两位思想家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两种思想分别对本国产生了怎样的进步影响。

材料三拟写一篇题为“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的小论文,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3)材料三中哪些是第一手史料?哪些是第二手史料?请说明理由。

2018-01-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富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期末训练试题(一)
6 . 16世纪,英国作家马洛创作了剧本《帖木儿大帝》,剧中的主人公帖木儿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雄厚的财产,不受传统观念和法律观念的束缚,最终从一位牧羊人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的征服者。作者意在

A.宣扬世俗王权的荣耀B.彰显人的个性及其价值
C.呼吁摆脱教会的影响D.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021-05-30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统编版)-作业0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7 . 马丁路德等人宣扬“天职”观,提出上帝赋予每个人以世俗职业,人人在自己的职业中为上帝和邻人服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尽天职"”中得以实现。“天职”观
A.鼓吹虔诚信仰上帝的重要性B.强调信仰自由的价值
C.赋予个人奋斗神圣的使命感D.肯定基督教会的权威
2021-09-08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8 .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作品中,在肯定人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反映了文艺复兴
A.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B.反对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C.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D.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9 .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在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客体——主体——主体和客体统一的认识过程和逻辑规律,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正是迈出了从客体到主体认识转变的重步。材料意在强调智者运动
A.注重对理性的尊崇和追求B.摆脱了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
C.开始关注人类的自身价值D.将自我认识上升到哲学层面
2021-09-29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表明文艺复兴后
A.人终于拥有了现世生活B.人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
C.人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D.人摆脱了基督教的束缚
2021-05-08更新 | 453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2017-2018年12月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