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92年,英国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为女性权利辩护》一书中指出,那些认为女性必须遵从男性的人,居然也认为建立在专制独裁基础上的政府是非正义的。这反映了
A.启蒙运动推动女性意识的觉醒B.工业革命催生女性的政治需求
C.英国君主立宪制亟须发展完善D.女性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
2020-01-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上期第五次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诞生于佛罗伦萨的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代表作《君主论》,探讨了有关君主国的若干问题,诸如君主的性格,君主国的分类,怎样获得与维持,如何解放意大利等。《君主论》的问世反映了
A.启蒙运动的领域不断拓展B.意大利消除了宗教的束缚
C.意大利试图摆脱君主专制D.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诉求
2020-01-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高考质量监测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认为节制是获得幸福的智慧;柏拉图提出了正义、智慧、勇敢、节制四大德性;西塞罗倡导节制是灵魂各部分的和谐。这表明
A.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在古希腊
B.古代西方的节制观念被普遍认同
C.古希腊哲学以道德为研究中心
D.古代西方的道德观具有理性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的这一年,比利时医学家、解剖学家维萨留斯出版了《人体结构》一书。下图为书中的经典插图,由此可知当时
A.人体解剖知识得到广泛传播
B.近代科学方法影响医学发展
C.天文学推动近代医学的发展
D.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2019-10-25更新 | 179次组卷 | 33卷引用:云南省华宁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10-05更新 | 317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恩格斯在评价某一近代历史事件时说:“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剩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丁·路德在其《九十五条论纲》中宣称:“人的得救不因任何行为而在信仰;最高权威不是罗马教廷,而是《圣经》;教会包括一切信徒,而不只是神职人员……”马丁·路德的观点意在说明
A.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B.《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
C.主张废除罗马教廷权威
D.信徒在上帝面前应一律平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王阳明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修道院院长。1510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可以得救。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B.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2019-08-10更新 | 721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4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