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理想国》一书包含了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首先,他相信人类只有在城邦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和激情。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在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中有着对应的阶级:军人代表着激情的部分;人数最多的“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着欲望的部分;而理性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在“护卫者”(统治阶级)身上。如同在一个和谐的个体中那样,在一个和谐的城邦中,所有组成部分必须一起起作用,但理性部分必须控制其他两个部分。“护卫者”应由一个“哲学王”来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知识”,接受过专门训练,经历过特殊社会生活。

——-摘鳊自(美)沃尔夫《夫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念产生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信仰上帝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2021-07-17更新 | 525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人类必然要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而自然自由在社会状态下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美的状态。据此,卢梭意在说明
A.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B.人民主权利于实现政治自由
C.确立民主政治需推翻君主制D.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核心
2020-09-05更新 | 886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近代史一般以新航路开辟为开端,其实学术界对此有多种观点。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请提出除“新航路开辟”以外的一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据充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路德认为,基督徒作为个人属于信仰的世界,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信仰负责。世俗世界里,个人必须服从世俗权威。无论信仰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是上帝创造,因而都不可违背。这种主张在当时受到德意志各封建诸侯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推动了德国宗教信仰自由B.宣扬了自由平等思想
C.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D.否定了罗马教廷权威
6 . 彼特拉克在散文《秘密》中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彼特拉克
A.反对宗教信仰B.抨击森严的等级制度
C.主张追求现世幸福D.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7 . 1755年11月1日,号称“虔诚之都”的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在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思考与探索时,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倡导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关于“上帝惩罚”的解释受到普遍质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频发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B.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全方位的冲击
C.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具有偶发性特点
D.突发事件加速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2020-06-01更新 | 342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书中首先瞩目东方,肯定“东方给了西方一切”。学者认为,这是“第一次欧洲的标准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欧洲必须学会从外部来审视自身”。可见,《风俗论》的创作
A.改变了欧洲原有的世界观B.反映了基督教文明的衰落
C.加快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历史观
9 . 马丁·路德指出,只要受洗入教,心存信仰,人人都是教士,人人都可以成为祭司,都享有与主教同等的权力。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倡导信仰自由B.否定宗教权威C.主张权利平等D.具有人文精神
2020-04-26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新世纪中学2021年高三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德意志的文学家高特谢德(1700~1766)推崇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关于创作要服从理性规则、严谨和符合逻辑规范的观点,但对德国文坛使用法语的状况极为不满,其周围聚集了一批以讲德语为荣的作家。上述情形
A.体现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
C.顺应了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进程D.加剧了德法之间的民族矛盾
2020-03-24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