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中世纪的天主教看来,灵魂获得拯救的最好方法就是躲到修道院中,做一名修士或修女,潜心修道。宗教改革以后,新教主张信徒不须去修道院,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善事,刻苦耐劳,同样能获得灵魂上的拯救。这种宗教精神的变化(     
A.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破除了禁欲主义的束缚D.促进西欧摆脱专制王权的统治
2023-03-22更新 | 164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普通教育课程,除了体育和音乐这两门初等课程之外,还必须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和谐音学等。柏拉图这一设想旨在(     
A.扩大雅典政权统治基础B.培育城邦治理合格公民
C.推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D.创立世界最先进的教育
2023-03-04更新 | 447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中叶前后,伏尔泰是警察戴梅里(负责监管图书贸易)的重点监控对象,下表是《戴梅里日志》提及伏尔泰作品的主要类别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作品类别戏剧诗歌历史论战小册子哲理作品
1756年以前提及次数29423143
1758年以后提及次数170136816
注:1756—1758年的《戴梅里日志》资料缺失
A.思想冲突愈发公开激烈B.伏尔泰推动了文学革命
C.启蒙运动成为社会共识D.法国诗歌逐渐走向没落
2023-03-02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思想是14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追根溯源,远古的希腊人已经具备了这种人文主义思想。在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在希腊神话中表现为人神同形同性;在希腊宗教中表现为盛行多神论;在艺术上表现为希腊建筑强调柱子变化,甚至把人像变体为柱子形式,在雕塑中发现了人体美,创造了纯洁无瑕的理想化的裸体雕塑。

古希腊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大海成为人们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希腊商业的发达。希腊人与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这使希腊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逐步形成了古希腊人自由、开放、质朴的性格。特别是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之后,希腊人更是所渴望和追求自由。希腊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也借鉴了其他文明的成就为自己所用,“不过希腊人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纳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知识。”

一一摘编自孙凤玲《浅析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我们常说的西方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为反对专制统治以及打破天主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束缚而进行斗争,形成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的启蒙在严格意义上讲开端于19世纪末的“百日维新”,往前追溯的话较早体现出启蒙思想特点的是洋务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主流思想认为可以称之为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在价值目标上,西方启蒙运动以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打破天主教会对世俗的镇压为目标,宣扬人的解放,追求人的自由、平等;中国是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在思想领域进行启蒙的。从主要内容及旗帜上看,西方启蒙思想家在哲学层面否定基督教教义,深刻批判经院哲学贬低理性的态度,宣扬理性的价值,打出“人权”的旗帜: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所批判的是儒家礼教中落后的家族宗法制度及其陋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旗是“民主”与“科学”。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有力的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启蒙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发展,给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动力源泉。

——摘编自王安邦《中西方启蒙运动之比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方启蒙运动差异的原因,并指出二者对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
2023-03-0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了多达300余部的禁奢法令,这股禁奢立法的势头延续到了18世纪,对意大利近代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国家政府决策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B.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D.引导人们正常的消费习惯
6 . 有学者指出,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与法国主要任务是批判世俗的封建制度及为它服务的天主教理论不同。德意志的首要任务是依靠世俗封建诸侯的武装驱逐罗马教廷于国之外。据此可知,该时期(     
A.德意志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法德两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完全不同
C.德意志实现民族独立的需求更迫切D.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不批判天主教会
7 .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使中欧和西欧的一大部分教会永远脱离了天主教。它开始时只是对某些弊端的局部反抗,后来,各种形式和各种动机的对罗马教会的反叛,都汇集到这股洪流中来,使它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行动。”这说明宗教改革(     
A.彻底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逐渐发展为反教会政治运动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023-02-22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8 . 一位当代英国学者评论说,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知识分子没有意识到,理性和善良的意图还不足以改变人类的命运,“当历代人累积的经验被视为陈规、偏见、盲从和迷信而被抛弃时,错误也就铸成了”。该评论反映出(     
A.启蒙思想逐渐传播B.人文主义的深远影响
C.法国革命振奋人心D.理性主义具有局限性
9 . 如表摘自学者对英国《国民传记词典》中6000多位传主从业兴趣的统计,据此可推断,17世纪的英国(     
知识领域或职业1601—1625年1626—1650年1651—1675年1676—1700年
科学12.8%28.2%31.4%27.6%
医学13.0%27.4%31.5%28.1%
军事8.8%46.7%18.8%25.7%
政治26.6%29.1%22.7%21.6%
神职37.2%30.1%19.5%13.2%
注:传主可有多种从业兴趣。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代议民主政治完善
C.宗教信仰彻底崩溃D.实用主义日益流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     
A.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形成
C.强化了欧洲国家的主权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
2023-02-09更新 | 900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