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梭认为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人民作为主权者而享有的国家最高统治权,只能由它自己来行使,而不能通过代议制等形式假手他人。对于卢梭来说,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并不等于全体公民的机械相加,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生命和意志的独立主体,它的意志就是所谓“公意”。人民“公意”的体现是法律。而立法权必须由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民直接行使,而不能由他人代为行使。在近代西方国家实际得到实行的乃是代议制理论。

材料二秦以后的君主,在解释自己的权力来源时,强调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人格,这种“君权神授”的观念在近代虽被认为过时,但它使得国家主权的体现十分简单明确而没有任何疑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精英人士们接受了国家“主权在民”的观念,但当他们思考人民如何体现自己的主权者地位这一问题时,却面临着因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近代中国精英围绕“国体”“政体”问题进行了反复不断的苦苦探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魏光奇《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区别于卢梭行使“人民主权“思路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未20世纪初中国精英人士们思考人民如何体现自己的主权者地位的背景及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90年代,巴黎出现了一些女性俱乐部,她们要求教育权和就业权。著名女权活动家德·古日代表她的俱乐部以《人权宣言》作为改编依据,以几乎完全相同的形式写出了《女权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此宣言包括前言和17项内容,其中有14项基本上采用了《人权宣言》的内容,只不过将《人权宣言》中的“男人”和“公民”替换成为“女人”和“女公民”。1793年11月3日,德·古日被处死。11月19日,有关其被处死的评论被刊登在《导报》上,德·古日被形容为“一个忘记了女性美德的阴谋家,因而要惩罚她”,女权俱乐部也被解散。在以后的年代中,女性组织一再重组,但总是遇到男权社会的敌意,有时甚至激起暴力冲突。

——摘编自李月《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与中国女权主义的发端》

材料二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随着西方传教士东来带入了中国。早期洋务派人士和部分买办,最先感受西方男女平等观念,并提出兴女学、戒缠足的主张。19世纪末期,康有为等人吸收了“天赋人权”观,并以此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妇女问题,产生了近代中国初具理性色彩的男女平等思想。这些男性精英的活动鼓舞了妇女的斗志,她们通过自办女报、组织妇女团体等活动来鼓吹女权。1907年底,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女子针对帝国主义攫取我国路矿权的行径,纷纷设立“女界保路会”等妇女团体,集议筹款,签名认股,以挽回路矿权。据统计,1898年至1919年,妇女团体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集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及日本的东京。该时期的女权主义诉求集中表现在要求妇女教育、主张婚姻自由、强调女子经济独立、提倡妇女参与政治等方面。

——摘编自何黎平《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分析该时期女权运动受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法国女权运动相比,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8-03-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2018-02-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造成了很多小生产者破产和工人失业;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又使图地运动愈演念烈,导致大量农民破产,流入城市,造成人口相对过剩的局面;而启蒙思想更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都对英国下层民众的思想观念造成很大影响。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最恶。……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摘编自赵学姣《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二 最早将马尔萨斯人口论介绍到中国的,是1880年同文馆出版的第一部西方经济学中译本《富国来》。1895年,清末维新政治家陈炽又重新翻译《富国策》,并在《时务报》上连载,时人对这套人口理论推崇备至。……建国前夕,原美国国务聊艾奇逊费用马尔萨斯的部分观点断言“中国人口在2个世纪里增加了1倍,人口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不管谁统治也解决不了”。1957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发起的以政治立场而非学术立场为出发点的大批判,使得马尔萨斯及其人口理论在中国被全盘推翻。……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学术界对马尔萨斯持“全盘否定”观点者越来越少,而持“部分肯定”论者日渐增多。在这段时间内出版的学术专筹中一般在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做出批判之后都会论述其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

——摘编自谢勇、徐倩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传播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18-03-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5 . “民”字的基本解释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由此派生的词语有很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权

材料一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人民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民观

材料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国民”观的内涵、影响。

民生

材料三美国政府开支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财政支出项目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国防、对外军援、退伍军人补助

38.0

28.2

18.0

社会保障、收入保障、保健、住宅和社区发展

18.1

24.9

29.4

教育

13.8

17.8

17.0

卫生、公安、文化

4.7

5.2

3.1

运输

7.3

5.8

4.7

空间研究、自然资源、农业、邮政补贴

4.9

4.8

4.2

一般性政府开支

5.5

6.8

3.6

利息

5.5

4.7

6.1

对外关系与援助

1.6

0.9

0.2

其他

0.6

0.9

1.0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70年代后在社会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作出这种举措的原因

2018-01-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佛罗伦萨和热那亚是欧洲首先制造金币的两个国家,而意大利拥有货币, 既与这两个城市共和国的贸易出超,要求有一个比较稳定和标准的货币有关, 亦与他们掌握了古罗马世代相传的铸币技术有关……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航线的中心,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地中海一直是东西方联系的纽带……意大利在 9 世纪时,在稍多于3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几百座城市。意大利人的经商活动遍及西欧北欧、近东诸国,马可·波罗还到了中国。到13 世纪时,意大利已不仅经营工业和商业,还经营银行业。

   ——张椿年《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人的信仰就是人的一切,它正是我们的生命。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无须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无须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摘编自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首先发生文艺复兴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精神信仰的变化。
2018-03-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8世纪初,史官吴兢(670~749年)编成了《贞观政要》,以为“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该书的编纂在于劝惩匡辅,希望“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贞观政要》使得李唐的帝王之业得以自“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转而以本朝祖宗为治政楷模,使高不可攀、空泛抽象的理想境界变化为更加贴近现实、可资效法的亲切榜样。该书编成以后,贞观之治就成了帝王政治的范本。中唐以降,宪宗、文宗、宣宗诸帝奉《贞观政要》为经典,无不慨然仰慕太宗政化,鞭策激励自己发愤振兴。唐朝以后,不仅历代帝王推崇《贞观政要》,一般士大夫文人乃至僧道,也因为书中包含道德训教可作为处世指南而喜欢读它。它还被译成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和满文,以供当政者参考。大约9世纪时,《贞观政要》又传到了新罗、日本等国,被列为王室、幕府的政治教材。

材料二《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的代表作。1532年开始印行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它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该书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在《君主论》一书里,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公认的一般道德,他认为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唯一的“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马基雅维利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判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据赵媛《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官吴兢编写《贞观政要》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政要》备受国内外关注和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及对欧洲的影响。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亚里士多德
教育思想“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从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

材料二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书目得票统计数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们文化素养的期待。

书名得票数
史记19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代百年史8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建国方略、独秀文存、红楼梦6
资治通鉴、孟子15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近百年史、科学方法论、思维术7
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5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期待的几个方面,并结合背景分析这些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4)综上,你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是怎样流传和发展的?

2018-01-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基础版】

9 . 思想的多元化和世俗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标志着国家和社会从教权桎梏下得到解脱,标志着以世俗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正在兴起。现代社会生活的理论和规范,不再出自圣经启示或教会权威,而凭借自然理性和

社会经验独立得出。启蒙运动以及18世纪以来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西方文明和教会权威和神学教条日益分道扬镳。

——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

材料二信仰自由为文明国家所保障,宗教问题应由个人自决,不容旁人强迫……教会学校也不过是私立学校的一种,文明国家大半允许私立学校存在,作种种试验,以谋改良进步……宗教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试验,宗教的本质不过是劝人为善,学道爱人,并无政治侵略的意义在内,似无绝对不准存留的必要。

——1925年(朱经农)《为国家主义的教育问题答复陈启天君》

材料三教会学校是亡国奴的铸造厂,基督学校是侵略中国的杀人地。勿为人奴隶,而置亡国于不顾!

——1925年潮州学联会出版《收回教育权运动特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启蒙运动后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历史背景。

(2)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即主张“教育与宗教分离”、“反对丧失民族性的教会教育”和“取缔外国人在华办教育”等。指出材料二、三对这一事件的认识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收回教育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2018-02-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盛唐之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宋代文化以丰厚的底蕴、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气势、瑰丽的色彩,把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推向高峰,不仅给近千百年来的中国民族文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朱保书《辉煌的宋代文化》

材料二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2017-12-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