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是艺术家的热心保护人,建造的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富于艺术魅力。受其影响,一批富有而具权势,同时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层贵族妇女邀请文人雅士到家中清谈交流,这种特殊的交际场所被称为沙龙。在那里,贵族可以公开地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平民打成一片,知识分子可以得到从善如流而又百般挑剔的听众。沙龙还是重大交际的场所,巴黎的沙龙女主人曾为数位启蒙哲学家出面争取学术要职或其他显赫的地位。在欧洲,巴黎的沙龙最为著名,意大利半岛、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也有无数的沙龙。

材料二   17世纪中叶,伦敦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到1715年,伦敦的咖啡馆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咖啡馆的顾客以男性为主,出入其中的主要是中间阶层,也有部分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因而也更自由开放。这些咖啡馆的非正式聚会常常发展为正式的组织,这些组织往往致力于某种活动或目标,如政治改革、识字、农业、音乐、绘画、戏剧、公共卫生、废奴以及科学等。在18世纪的欧洲,几乎每一个大城市和城镇都有数百个这样的组织。咖啡馆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浏览最新流行杂志和报纸的集会场所,这些集会普遍带有启蒙运动的社交性质。

——以上均摘编自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咖啡馆文化与法国沙龙文化相比,有何不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664次组卷 | 1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新教一方面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得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这表明(   
A.新教认为禁欲才能够发展资本主义B.宗教改革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C.新教伦理精神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D.新教伦理精神与人文主义存在矛盾
4 . “表面上看起来,它仿佛是古代文化的再现,但是它并不是简单地抄袭旧文化,而是一种创新,它有着伟大的划时代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人物是(   
A.薄伽丘B.哥白尼C.马丁.路德D.伏尔泰
5 .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     
A.意在广泛的传播理性主义B.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
C.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D.是西欧生产方式变革的产物
6 .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一事件(     
A.受益于近代科学的兴起B.提供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C.引导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D.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2022-09-09更新 | 540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世纪,阿尔伯蒂所著《齐家书》在意大利风行。书中描绘了一个拥有毛纺作坊的大家庭,他们的住房不仅坚固,而且美观,食物不仅味美,而且营养,教育被看作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折射出当时(     
A.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B.专制王权受到挑战
C.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D.拜金主义观念流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丁·路德“质疑教皇是否有赦免信徒的权利,同时他心中也产生了疑问,就算教皇有权赦免罪行,那么他为什么不免费的加以赦免,而是要收取报酬呢?”这反映出其基本思想是(     
A.反对禁欲主义B.倡导民族主义C.主张信仰得救D.建立廉俭教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时,勾勒出一条发展脉络:《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一发展脉络体现了西方对(     
A.专制王权的制约B.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
C.天赋人权的践行D.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
10 . 14—16世纪,人们举起人文主义旗帜,17—18世纪,人们扛起了理性主义大旗,导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王权的专制B.人文主义的弘扬
C.自然科学的发展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