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童年是一个过程的起点,一切处于自然状态。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把人的孩提时代比作为“新的器皿”和“纯白的羊毛”,它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观点(     
A.目的在于推动家庭教育发展B.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决定作用
C.表达了对儿童纯洁性的重视D.与孟子对人类本性的看法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美的艺术不应把个人感官的感觉作为规范,应该把反思判断力作为准绳,并将其视为美的艺术不可或缺的要素。据此可知,康德(     
A.重视理性判断B.追求自由民主C.抨击封建美学D.否定个人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世纪,阿尔伯蒂所著《齐家书》在意大利风行。书中描绘了一个拥有毛纺作坊的大家庭,他们的住房不仅坚固,而且美观,食物不仅味美,而且营养,教育被看作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折射出当时(     
A.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B.专制王权受到挑战
C.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D.拜金主义观念流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丁·路德“质疑教皇是否有赦免信徒的权利,同时他心中也产生了疑问,就算教皇有权赦免罪行,那么他为什么不免费的加以赦免,而是要收取报酬呢?”这反映出其基本思想是(     
A.反对禁欲主义B.倡导民族主义C.主张信仰得救D.建立廉俭教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不仅使德国人在宗教上、也在政治上改变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奴颜婢膝的屈辱姿态,而且也把粗俗不堪的德语提高到与雍容华贵的拉丁语同样尊严的地位。这说明宗教改革(     
A.加快了德国统一历史进程
B.提高了德国世俗王权的地位
C.增强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
D.结束了德国四分五裂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卢梭认为,人生而是自由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权革命,以强力夺回自由。由此可知,卢梭意在主张(     
A.人民主权不可让渡B.以民主共和制代替封建制
C.君民之间自由平等D.利用契约保障个人的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这一阐述强调了(     
A.自由平等B.议会至上C.民主共和D.天赋人权
2022-07-09更新 | 316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与中世纪禁欲主义宣扬的“憎恨肉体”“独身苦行”相比,宗教改革家们提倡的“鼓励节俭”“反对挥霍”也是一种禁欲主义,但更加“入世”和“理性”。这一观点(     
A.否定了宗教改革的进步性
B.肯定了新教伦理的时代价值
C.模糊了中古与近代的界限
D.阐明了启蒙思想的理论基础
9 . 17、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强调,法可以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也应遵循自然法之平等精神,且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该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哥白尼C.卢梭D.伏尔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教伦理认为研究自然现象是赞颂上帝的一种有效手段,科学成就反映了上帝的辉煌,只要能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上帝眼中就是善行。这说明宗教改革(       
A.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功能B.借助宣传达成宗教宽容
C.造成了社会生活的混乱D.通过科技创新达成信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