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材料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的生平资料虽然很少,但是从现有材料 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了解到他能够接受时代先进思潮并写出优秀的作品,都不是偶然的。他的戏剧创作从1590年开始,到1612年结束,先后长达23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摘编自《世界通史快读》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的原因。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说他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正义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柏拉图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理想国》主要讨论的就是正义。亚里士多德更关注什么样的正义是最现实和可能的。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A.试图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B.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C.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D.致力于实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2019-12-25更新 | 71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0.5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2021-04-02更新 | 399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平泉市平泉七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练习卷
4 . 学界普遍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因为狄俄尼索斯是葡萄之神,所以早期戏剧主要是描写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纪戏剧出现越来越多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戏剧服务对象转向民众B.宗教信仰丧失主导地位C.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兴起D.戏剧创作开始面向生活
5 . 古代世界的人们认为“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的内心也是完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知道精神与肉体不可能天然地统一,更加注重个体人性的光芒,于是“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还需要拥有完美的内心”成为当时“理想人”的标准。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B.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C.人们宗教信仰的改变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6 . 14-16世纪的东西方,都有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但其性质和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却是迥异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思潮就以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形式在诸子百家的相互辩难、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一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都有”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一一被特拉克(意大利诗人,1304---1374)

                    “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

                                                         一一一波吉奥(意大利历史学家,约1380---1459)

材料三   他(李贽)不是一个哲学体系的创立者,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时代主导价值观的“反叛者”、主体价值观的“补漏者”一一正如他临死前说的,我的所作所为,于“圣教”有益无害,然其所说之“漏”,且言辞之烈,毕竟痛彻挡权者之内心深处。

——《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1)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儒家和墨家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先秦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影响。
(2)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简要分析该思想产生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性质和历史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东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房子和家中的物品是私人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人们对住宅的态度和感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卧室的增加是一种隐蔽和亲密意识发展的标志。当家人和被邀请的客人想聚在一起聊天、弹奏音乐的时候,厅的扩大,就使得这种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变得可能。书房也作为富人和知识分子寻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了。只有最富裕的人,才住在拥有多个专门房间的大宅里,他们的吃饭和睡觉都有专门的家具和饰品。

——据【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1904年丁初我就号召闺阁中的女子革命!革命!家庭先革命!"秋瑾不仅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而且身体力行——她随后与丈夫离婚,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

章太炎观察到:“今信仰国家者”“惟信仰国家为文明”。在“国”的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己一家一乡的观念则渐被视为偏私。

——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家庭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和中国家庭的特征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
8 . 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
A.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
C.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
D.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
9 .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2020-11-05更新 | 433次组卷 | 109卷引用: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考历史原创重组押题卷第九套
10 . 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2020-01-11更新 | 282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遵化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