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三权分立的均衡是美妙的数学构想,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在三权分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三权如何斗争,其范围都是有限的,其结果都是可控的,天平的倾斜会被扶正,而这便是三权分立的均衡。这说明
A.先有自然科学,后有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影响了社会科学
C.先有社会科学,后有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影响了自然科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年),生于浙江宁波地区一官僚家庭,其父被魏忠贤所害。四年后,黄宗羲进入南京复社,招致阮大铖的彻骨之恨。黄宗羲最后获救全赖清军挺进南京,但不久他即参与抗击入侵者的斗争。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潜心研究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年)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强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芒。

——【法】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二   伏尔泰(1694—1778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1726—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伏尔泰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他出版的作品多达70卷,此外还有1万多封信。在他的作品中,他用一种风趣、嘲讽甚至是挖苦的语气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黄宗羲和伏尔泰的思想来源,并概括二人思想成果的共同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怎样的不同?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化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发展成为一种态势,西方社会逐渐认识到东方文化的价值,东方文化对于解决当今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一些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升传统文化以适应现代化发展之需和化解全球化时代难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两种文化又都是各自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带有其局限性,因此在借鉴学习时要认识到其不足之处,少犯同样的错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核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的相同之处及其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应如何“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以适应现代化发展之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5 . renaissance的本意是“人的再生”。所谓“再生”,依牟宗三的理解,就是:“对于现实的人生,现实的自我,个性的自我,有一种春天之情的喜悦感,而且有一种现实的人间爱。”据此可知,此时的人文主义
A.否定人的才情气质之性B.忽略人普遍理性的一面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D.贬低个性的自我觉醒
6 . 思想家李贽以其离经叛道的言论成为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二人的思想本质上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B.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D.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社会的要求
2015-02-0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7 . 欧洲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被称为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下列言论与启蒙思想相符的是
A.“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B.“谁不尊重生活,谁就不配拥有生命”
C.“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决不可能把自己没有明确验证的任何事物称为真理”
2015-02-0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8 . 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霍洛夫的寓言故事《熊与隐士》讲道: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苍蝇被砸死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了两半,熊的朋友永远长眠不醒了。《熊与隐士》所反映出的观点与苏格拉底的哪一观点一致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D.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015-02-0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9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材料中“新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欧洲普遍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知识的进步
③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2015-02-05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刘新利在《欧洲文艺复兴史》指出:“《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对“点燃了整片森林”的正确理解是
A.否定了对上帝的崇拜
B.引发了西欧社会的宗教改革
C.推动了西欧社会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
D.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