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编纂《四库全书》是继修纂《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纂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图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撰写人涉及学科条目代表作
伏尔泰历史学、哲学历史、智慧
孟德斯鸠哲学情趣(品味)
卢梭政治经济学、美学音乐
霍尔巴赫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
达朗贝尔前言、数学、物理学日内瓦
迪德拉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艺术、农业、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书编纂的相同之处并分别对两书的编纂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认为,假设一个人不会打铁,他还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如果让“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一支军队”,船将会沉没、军队将会毁灭。这反映出苏格拉底主张
A.实施贤人政治B.开拓海外贸易
C.培养专业技能D.加强社会分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洛克指出: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这种观点
A.本质上属于无政府主义B.奠定了共和政体的理论基础
C.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D.构筑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框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格拉底说:“神特意把我指派给这座城市,它就好像一匹良种马,由于身形巨大而动作迟缓,需要某些虻子的刺激来使它活跃起来。我整天飞来飞去,到处叮人,唤醒、劝导、指责你们中的每一个人”。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的权利B.振奋城邦的社会使命感
C.抗议雅典司法的不公D.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失望
5 . 但丁在《神曲》中说:“你再不用期望我的言语或手势:你的意志已经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动是一种错误:我现在给你加上冠冕来自作主宰。”这反映了文艺复兴
A.冲击封建教会的权威B.宣扬政治自由和民主
C.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D.矛头对准了世俗王权
6 . 湿壁画《纳税银》是马萨乔作于1427年的一幅作品,画面描绘了《马太福音》里的故事:税吏质问耶稣是否缴纳了税。画面中央税吏正在索要纳税银,场景延续至画面左边,彼得从鱼口中取出钱币。右侧,彼得交给税吏纳税银。马萨乔将三个独立场景浓缩于一幅画面之中,赋予角色人性化的感情,同时在古典主义基础上加入了技法的革新。该画
A.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B.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C.催生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D.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7 .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民族教会与廉洁教会。路德的这些主张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C.阐明了理性主义的内涵D.揭露了宗教信仰的虚伪
8 . 针对“诺亚方舟”,该书劈头就问:诺亚方舟有多大呢?它必须容纳不只欧洲所有成双成对的动物,连世上其他品种的动物也得在船上。……这艘船一定非常巨大,《圣经》却说只要四人就能操控。“该书”反映的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伏尔泰认为:“如果统治者不能保障自然权利、自然法和自然宗教,那么被统治者就有权进行反抗和革命。被统治者进行反抗和革命的目的,是恢复自然的一种理性的规律,保有自己的自然权利。”这反映了伏尔泰
A.提倡君权神授B.追求政治民主
C.宣扬人人平等D.反对君主制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致力于让宗教生活日常化,人们作为个体去面对上帝,不必再经过教会,对上帝的信任和对《圣经》的遵守成为宗教徒的个人世俗事务,确立了禁欲主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原则。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把个人抬高到无可非议的地位,认为每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都是绝对平等的,所有的人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倡导拥有不受任何权威限制的绝对自由,至此,西方个人主义传统逐渐完善。19世纪以来,个人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美国,通过立法等形式不断强化个人主义。

材料二   中国传统国家主义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皇权至上为价值基础的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观念体系。在封建社会,重视国家公共权力,重集权,重义务。至20世纪前期,传统社会的变动以及西方启蒙思潮的传入,倡导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中国世纪”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当代中国,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大契合度。

——摘编自曹长香《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端及其对近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演变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主义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