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14-16世纪,人们举起人文主义旗帜,17-18世纪,人们扛起了理性主义大旗,导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王权的专制和教会神权的黑暗B.人文主义的弘扬
C.自然科学的发展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2 .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2017-11-16更新 | 677次组卷 | 37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4 . 但丁在谈到公民与国王的关系时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材料反映出但丁(  )
A.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B.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
C.引用了“民贵君轻”思想D.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美国史学家斯东说:“苏格拉底需要鸩酒,就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来完成一项使命,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里的“使命”就是履行苏格拉底的理念。该“理念”是
A.法律至上B.美德即知识C.怀疑神灵权威D.追求民主
6 . 德国文学家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2017-10-10更新 | 345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B.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
C.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D.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2017-08-22更新 | 194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C.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2017-08-22更新 | 181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2017-08-04更新 | 3773次组卷 | 80卷引用:内蒙古通辽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欧洲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其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对于欧洲人民从天主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张扬人文主义的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的实质意义,最为恰当的是
A.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权威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