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家们的斗争锋芒,主要针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他们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深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能战胜愚昧和黑暗。在新陈代谢的时代潮流中,起了显著的思想解放作用。他们的那些珍贵的艺术品,其课题大部分带有宗教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宗教信徒。

——摘编自王正平《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文艺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只局限于意大利,16世纪时,它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这一传播固然得益于北方诸君主所雇用的意大利外交官和将领,大批的印刷品也激起了公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极大热情,促成了宗教改革以及随后的宗教和王朝战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是对人类所能做到的事情的新的强调,比起中世纪时期的观点,更有助于海外扩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55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新爱洛绮丝》,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北欧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城市繁荣,文化充分发展,从而催生出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rinascere”,意思是再生、复兴。托斯卡纳以其独特面貌与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背景,将文艺复兴从佛罗伦萨扩展到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在15世纪时达到全盛。西方在中世纪时把上帝和彼世作为思想的中心,文艺复兴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现实世界上。

——摘编自【法】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二   发源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的兴趣从天国拉回到了“尘世”,借“复兴”之名“复活”,即再现在古代希腊自由天地中生存过的人。在中世纪,对自然界进行过多研究基本上是不被允许的。而在人文主义者看来,既然自然界是上帝的作品,那研究自然界同样可以达到赞美上帝的目的。它使学者们从“一个针尖上可以站多少个天使”之类的烦琐争论转向了对自然界的实际探索。这一时期正是近代科学革命风起云涌之时,众多学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摘编自李建珊等《欧洲科技文化史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所具备的条件。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大力倡导宽容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洛克。洛克不仅由于反对君权神授、捍卫自然权利和开创三权分立理论而成为西方现代民主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也以提倡宗教宽容而确定了英国启蒙思想的基调。1685年,洛克在一封长信中说:“任何私人都无权因为他人属于另一教会或另一宗教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权利的享受。他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以及作为一个公民而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他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都不得对他使用暴力或予以伤害。”

——摘编自赵林《宽容·启蒙·革命》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初期到1688年“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渡,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的。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启蒙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I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帝国)日趋没落……各个新教诸侯实际上已经独立,帝国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和英国则支持新教联盟。1618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德意志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历史上称之为“三十年战争”。1641年交战各国召开威斯特伐利亚和会,这次和会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进行得十分拖拉,但也通过和谈达成一系列约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该和约也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条约规定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患、自由行使领土权,……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该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

……同本协议有关的每一方都必须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他提供意见和武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

——摘编自王海艳《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构建中所体现出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17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约号题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和内在精神是以人生和人心为写照的,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当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个性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因此,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这也强化了内圣之学、道德修养和伦常思想。而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更强调人与环境中的人的作用,以求在竞争中实现自我,所以,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

——摘编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前后西欧世俗王权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2022-05-09更新 | 52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材料二   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大学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牛津大学萨维里几何学教授席位
1621牛津大学色德来自然哲学教授席位、萨维里天文学教授席位
1663剑桥大学卢卡西数学教授席位
1669牛津大学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剑桥大学化学教授席位
1704剑桥大学天文学教授席位

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在《神曲》中写道:“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达.芬奇说:“好人的天生的愿望是知识。”米朗多拉说:“至于我,决心探讨所有的观点,研究一切知识。”“不了解一切知识,就不能提出个人观点。”拉伯雷在其作品《巨人传》里,相信人类可以用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武装成巨人,而这样的巨人能够摧毁黑暗势力,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的教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人文主义者提出了什么观念。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些观念对当时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2-08-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贞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较中世纪经院哲学思想指导下教育的垄断性和单一性,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提出只有周全地掌握知识才能使人真正认识“上帝”,认识自我。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大学开创性地把历史纳入大学课程里来,使得历史学的重要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职业性学科主要分为法学、医学和神学三类。各个大学里所设民法教授的数量相比以前都有大幅增加;医学中对解剖学的重视和医学人文主义的出现使得学科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在15世纪末以后,数学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代数和几何都成了数学学科的内容,数学在天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除此之外,绘画艺术、音乐和体育也成为大学学科的组成部分。与人文学科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里自然科学的地位相对较低。

——摘编自陈超《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教学革新及其当代意蕴》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新人文主义思潮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和实现个人的全部潜力。这要求语言学、古典学科、历史、自然科学和哲学,都在大学这种教育形式中得到体现。这种从人的全面发展考虑的大学导向将哲学院变成大学的中心。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强调哲学院应成为科学研究的发源地,成为其他学院效仿的榜样,并相应地增加哲学院的教授和讲座数量。源于哲学院的研讨班也为其他学院所采纳。在18世纪的大学研讨班里多是“向学生传授一些被认为有用的不成体系的实务知识”,在此基础上,18世纪末柏林大学的研讨班,更加强调“让学生参加教授的研究活动,是以使学生习得教授的思想、教养为目的”。

——摘编自李东升《研究型大学在德国兴起的三步曲—从哈雷到哥廷根再到柏林大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相比,18世纪后柏林大学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以来欧洲大学教育发展的意义。
2022-03-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市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因为经济富裕和时间充足,经常去各国游历,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1731年,他回国后开始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写作,在1748年出版了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他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研究法的精神,强调法律应当与政体相适应,在专制政体下,人们是没有自由的。在他看来,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还提出了权力分立的理论。他认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要想相互制约,需要有一些制度上的安排。首先,司法权不应该设为永久的。其次,立法机关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授权行政机关逮捕有犯罪嫌疑的公民。最后,行政可以通过反对权来参与立法。他对三权分立的表述比洛克提出的更完善,把它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因此,书中的思想理论不仅指导了十八世纪欧美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为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各种法律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摘编自宋海凤《浅析<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材料二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变革意义的一个关键时期。黄宗羲在抗清斗争失败之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由武装斗争转变为哲学思想上的批判,这一转变使得黄宗羲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并最终著成了《明夷待访录》。书中的内容虽少,但是却涉及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军事建设、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他批判一切封建专制君主,民主贯穿全书,描绘了一幅批判封建旧制度,构建民主新制度的宏伟蓝图。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民主启蒙思想意义的著作,书中阐释的民主思想对我国近代的维新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具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高帅奇《从<明夷待访录>看明清民主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与黄宗羲作为伟大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法的精神》与《明夷待访录》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著作撰写的因素。
2022-03-15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部法案成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成为英国内阁制的滥觞,使司法权最终从行政权分离出来。这样,英国确立了国会至上的原则,原来独揽国家主权的国王手中只剩下了纯粹的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转交给日益完备的内阁。可见,光荣革命以后的英国君主制已经获得了崭新的阶级内容。

——赵士国等《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异议》

材料二   孟德斯鸠以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为理论依据,在考察古代罗马共和国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每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二)有关国际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他认为领土较小的国家适宜建立共和政体,中等国家适宜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领土面积大的国家宜于建成专制政体。

——牛淑萍《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基石”的两部法案,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2-03-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运动,一场是南方拉丁文化圈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是北方日耳曼文化圈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构成了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西方现代文化转化的重要标志。但是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这两场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它们却并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文艺复兴提倡一种感性的快乐,宗教改革则弘扬一种虔诚的信仰,这两场运动的推动者们对于理性都不感兴趣。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是从17世纪开始茁壮成长的,1718世纪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才是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两个世纪,而启蒙运动则构成了这两个世纪的重要标志。正是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作为生活在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新一代西方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他们对启蒙运动的研究开始转向,不再从一种整体性上研究启蒙,开始重点研究法国启蒙运动内部的差异性;同样,也不把法国的启蒙运动看作启蒙运动的唯一表达,而开始在空间维度上关注诸如苏格兰启蒙运动、意大利启蒙运动等多种类型的启蒙运动,从而在多样性的维度推进了启蒙运动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开始从以前只研究启蒙哲人这些精英思想家转向研究普通人如何接受这些思想,将“启蒙”发展成为了一种“运动”。

——摘编自《“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西方现化文化转化的标志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存在哪些不足?其不足后来被哪一历史事件所弥补?结合所学指出这些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启蒙运劝研究方向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022-03-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