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文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王维《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 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2021-03-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1)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答出人名和主张)。
(2)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有哪些?
2021-03-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认为个人的“人”是通过“一个最初的约定”而成为人民的,个体通过约定结合成政治共同依即国家,由此。他们成为主权者一个集体的生命。主权的标志是立法权威,人民主权体现在“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卢梭的人民主权观对后来的主权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非同寻常的深刻影响。他所生活的法国在随后发生的革命中接受了人民主权理论,并将之付诸政治实践。

——摘编自刘练军《人民主权理论的思想史叙事》

材料二   他虽然也关注控制政府控制权力问题,但他把这个权力直接交给“人民",交给立法权,但直接民主甚至在民族国家诞生以前就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他的“公意"“强迫自由”“绝对主权”等理论也很容易被政客、独裁者、专制主义者、法丙斯分子所利用。他们假借公意之名推行强暴之治。良好的原则走到了反面。法国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抽象原则被滥用的可怕结果。大革命期间实行的大会制被证明是一种无法操作的政体。

——摘编自郭为桂《论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限度及其现实归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2021-03-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的儿童教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然教育理论,王守仁的贡献最为突出:他认为儿童时期“良知”保存的最多,受蒙蔽最少,所以实施教育要及早从儿童时期抓起。王守仁批判了当时教育儿童的传统方法,反对体罚,主张“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王守仁认为教育并非铸造器物,使学生变得千人一面,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别给予适当的陶冶,“只如在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獨处成就他”。王守仁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即认识和恪守儒家道德规范,王守仁主张培养“圣人”是教育的最高理想。他鼓励阅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修养要身体力行,不断实践,逐步领会道德观念的实质。例如讲“孝”,不能只讲孝顺父母的道理,而且要在道德行为中体现出“孝”来,奉养父母,认真听从父母教诲,这才算得上真正尽了“孝道”。

——摘编自余文式《王阳明教育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卢梭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里写道:“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或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所以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他认为“良心”是超越民族的全人类共有的道德观念,如公正、诚实、勇敢、克制。卢梭认为除非孩子自己有兴趣去读,否则,读书就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他主张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卢梭反对和控诉封建专制制度对儿童个性与自由的摧残和压制,反对经院主义教育强迫儿童呆读死记宗教教义及其严酷的纪律和体罚,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思考和分析,“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

——摘编自黎军、张大玲《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评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教育思想与王守仁教育思想的主要不同之处。
2021-03-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中世纪,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主要在基督教话语体系和封建贵族的统治上层发挥作用。由但丁等人发起的“俗语运动”强调语言的可感性、可说性,可听性,语言从生活中收集并提炼,并以此将主体带入新的道德世界。……“俗语运动”让语言从中世纪的神学话语“下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将语言与人真正连接起来,使人能够在语言的帮助下掌握自身。语言成为人们摆脱属地控制的有效工具,并由此形成了广大的社群与社会。“俗语运动”对当时的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政府法律文件、公共标语、城市雕塑等逐渐被俗语取代,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剧烈变化。

——摘编自徐艳东《自由、尊严与主体权利》

材料二   胡适、陈独秀发动的文学革命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白话为工具建立“活的文学”、“人的文学”,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各地文坛纷纷创办白话文刊物。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北京各区政府和社会团体还办有半日学校、识宇班等教育机构。这场“阅读革命”把民间文化思想和词汇带进贵族文学里,使传统社会的权威基础得以动摇,把以文言文为工具的精英文化改造为白话文为工具的大众文化。从1920年初开始,“改造国民性”、“主体性和唤醒”成为文学革命的新口号。

——摘编自逢增玉《对文学与人的改造与设计的思想及其历史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俗语运动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工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方语言革新带给你的启示。
2021-03-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这与意大利城市生活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众星云集。14世纪,佛罗伦萨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人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从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到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开明专制”,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

——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发源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7 . 德国的城市发展有着久远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利尔城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公元1世纪时是罗马殖民地。从公元2世纪开始,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有“北方的罗马”之称。下图是位于特利尔城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2世纪尼格拉城门(又称“黑门”)。


材料二   德意志城市大多兴起于修道院和城堡附近、帝王驻跸地以及逃亡农奴聚居地。中世纪时代,繁荣起来的德意志城市从自己的利益着眼,特别希望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有强大的中央集权,但此时皇帝没有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代表,德意志区域只是罗马教皇的“乳牛”,是天主教会充当欧洲精神权威的最后支撑。最终,思想的、精神的和民族等矛盾日益尖锐,1517年终于爆发了路德的宗教改革。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宣称“剥夺以教皇为首的神职人员的神权”“教皇出售赎罪券是犯了错误和违背基督教教义”等理念。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形成了路德教等新教派。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以近距离人口流动为主,农业劳动力的主要流向是不越出省界或邦界的邻近城市,更多是家乡附近的小城镇。他们被家乡附近的城市或工业所吸收,转入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群众性远距离人口流动潮约出现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德国东、北部农业人口向高度工业化的西部鲁尔工业区的流动加快。这一时期,内燃机的问世,引起了世界机械业的极大发展,也推动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尼格拉城门与罗马大斗兽场在建筑艺术上的相同之处,并简述它们建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爆发宗教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新教和旧教(天主教)相比所出现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下半叶德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简析内燃机的发明对人类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2021-03-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名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兴办私学,孔子的私学赞美和尊重西周礼乐制度,《论语》、“六经”成为传统固定的教材,偏重伦理、强调仁和礼。孔子经常与学生共同生活,进行因材施教和平心静气的闲聊或讨论。孔子倡导“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反对巧言令色和言过其实。孔子把西周的礼乐文化落实为道德教育,把培养文质彬彬、“修己以安百姓”、积极从政作为最高目标。

西方最早的私学产生于古希腊,许多外邦的文化精英涌入雅典之后,收费授徒,他们来往于公共场所从事教学。智者主要是小范围的班级授课、课堂练习等,训练、培养演说论辩能力。他们的教学隐含着对传统的质疑。

——摘编自《中西最早的私学初探》

材料二   1905年,私立岭南学校允许女生插班,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次男女同校。1912年新加坡华侨陈嘉庚领导乡人捐资办集美小学堂,到1918年,集美学校师范部与中学部、厦门大学陆续建立。20世纪初,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投资办学,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创办了复旦公学,成为后来的复旦大学。那时,许多私立学校一开始选择的就是西方的教育制度,引进了体育、班级授课制与实验方法。

——摘编自《民办教育在民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种社会力量依法拥有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的权利,1985年中共中央发文鼓励和指导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80年代末90年代初,温州、广州、上海等地私立学校悄然兴办。人们的思想从热衷于姓“社”姓“资”的迷雾中解放出来,市场经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渴望。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与古希腊私学教育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兴办私学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兴办民办教育的历史条件。
2021-03-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由于地理位置占优势,面对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但是这些经济工业发展迅速的城市,却没有好的管理者。教皇的昏庸和权力丧失,使意大利有机会通过政治手段垄断市场,成为掌握经济贸易和政治权利的中心。意大利曾受到古罗马、古希腊、地中海文化的影响,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不断学习从东方传来的适合本族地区垄断经济市场的文化和方法。意大利当时处于政治动荡时期,这导致百姓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不幸福就更会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灵魂上的安慰,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精神的出现,适时的给予了百姓心灵最大的关怀。

——摘编自《浅谈文艺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不仅产生了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而且在继承唯名论派思想的基础上,还诞生出许多的科学巨人。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不可能具备阅读希腊文、拉丁文古典著作的能力和条件而参与这场文化的“复兴”,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而加入到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远比文艺复兴初期的思想家幸运和自信。因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古典文化的光辉成就面前颇为自卑甚至自惭形秽。但这三百多年来,欧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变化,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不是依靠上帝的指引或者神意的启示,而是人类凭借着自己的理性,运用自己的才智,不断探索创造的结果。

——摘编自周巩固《人的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处。
10 . 人类历史多次因为病毒、疾病的爆发而发生重大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该书所指的瘟疫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黑死病这个名词就来源于此)。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十日谈》。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艾萨克·牛顿在剑桥大学基本上靠自修学完了当时的数学和光学知识,此后不久(1665-1666年间,当时他从剑桥退隐到家乡以躲避瘟疫)就卓然有成……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开始了对行星运动问题的思索……有资料证明,牛顿在1666年就猜想到,地球上的重力有可能延伸到月球使之维持在其轨道上。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结合所学,以美洲和欧洲交流为例,说明“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薄伽丘《十日谈》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并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出1665-1666年间牛顿在数学和光学方面的科学成就各一例。在此期间牛顿开始思考行星运动问题,请分析牛顿成功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2021-03-01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