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2020-09-21更新 | 337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谭嗣同在论及儒学时说“盖举近来所谓新学新理者,无一不萌芽于是。以此见吾圣教之精微博大,为古今中外所不能越”。这段话
A.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治国理念B.反映了学习西方已成国人共识
C.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D.折射了部分士大夫的文化自信
2020-09-01更新 | 63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胡适在1923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国民大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020-02-14更新 | 9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4 . 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依据上述观点判断此人政治上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5 . 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020-01-09更新 | 7290次组卷 | 74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某时期京师大学堂购买的西方教科书中,社会科学和人文类421部,约占总数的73%,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153部,约占总数的27%。译学馆所藏教学用书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253部,约占45%,社会科学和人文类300部,约占55%。这种情况
A.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一定基础B.说明向西方学习进程逐步深入
C.延续以往重文轻理的文化传统D.反映出广大民众迫切渴求西学
7 . “□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其中□处应该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8 . 1898年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时,意在中学容纳西学,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却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这一变化
A.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B.反映西学冲击下中学地位下降
C.反映出西学获得绝对统治地位D.表明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9 . 光绪年间,郭嵩焘出使英法,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西洋的轮船枪炮、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湖南大学者如王闿运回应说“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人至耻与为伍”。这表明
A.王闿运的洋务思想日趋固化B.郭嵩焘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
C.士大夫革新与守旧思想并存D.封建迷信守旧思想弥漫朝野
10 . 严复的译作《天演论》既不同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又异于赫胥黎、斯宾塞的人文主义进化学说,而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生存竞争法则观察和阐释人类行为,并将其直接与国际政治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相联系。严复此举意在
A.警醒国民变革图强
B.抨击列强弱肉强食
C.宣传科学开启民智
D.倡导革命救亡图存
2019-11-01更新 | 620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