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阶段(1918~1927年)著作文本统计简表(单位:种)。据表可知,在此期间
类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期主要经典中译文著作海外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主要中文诠释本国内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诠释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主要文本
数量15874217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告终结B.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出路
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日渐高涨D.马克思主义完成中国化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反思西方文明的思潮。代表性的言论如下:

陈独秀

“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

李大钊

“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

胡适

“在今日强权世界,此等妄言(注:指否定中国对青岛胶州湾主权),都成确认,世衰之为日久”

梁启超

“现在所谓光华灿漫的文明,究竟将作何结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栗”
这一思潮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使中国知识分子理性认识传统文化
C.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D.反映了知识分子对苏俄革命的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因此,这场运动高举的旗帜是
A.文学与政治B.民主与科学C.科学与艺术D.民主与共和
4 . 1919年5月,在李大钊主持下,《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陆续刊载马克思著作的译文和介绍马克思生平的文章。这说明当时
A.五四运动深入发展B.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共成立条件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847年,《海国图志》由初刊时的50卷本扩充为60卷本,其中“西洋技艺”从1卷增加到8卷,增加了对海外各国的情况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这说明,当时
A.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国人共识B.新思想在民间已经传播
C.民众热衷探究西洋强国之本D.魏源对师夷长技的重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史家概括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时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三个层面”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
(3)概括“心态层面”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2-01-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高级鑫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艺体班)历史试题
7 . 1897年,梁启超在《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主张译书方针由译西书转为译日本书,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御史李盛铎等人也提出相似论调。1898年,康有为上《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再提“译日本之书”,并以政治书为先。这说明当时
A.改革成为士大夫的共识B.学习日本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C.社会的改造具有紧迫性D.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2022-01-06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思相结合,“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他借鉴的西方政治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设议院、开国会D.建立民主共和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图1、图2是1917年《新闻报》刊登的两幅漫画。图1中文字为“死灰尚欲复燃耶”,图2中文字为“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漫画的寓意在于
A.反对袁世凯复辟B.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C.讽刺军阀间混战D.捍卫民主与共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康有为在《孟子微》中写道:“人人性善,尧、舜亦不过性善,故尧、舜与人人平等相同。此乃孟子明人人当自立,人人皆平等,乃太平大同世之极。”其言论意在
A.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B.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C.宣扬近代民主革命思想D.维护中华民族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