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据统计,共有26个部、委(院)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起来,共同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行科技攻关、设备制造和材料生产。可以说,“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全国大力协同、集智攻关的结果。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
A.造福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C.维护了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我国文坛打破了以往以战争为主题或以歌颂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出现了一批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关注人性的新作品。此时期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
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适应了国家文化建设需要
C.促进了文学领域“大跃进”D.加速了“左”倾思想的泛滥
3 .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人物中,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研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王进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这一规定
A.开启了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历程B.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C.推动科学与技术实现了紧密结合D.落实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5 . 照片记录历史的瞬间,是时代的缩影。下列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②抗美援朝,卫国保家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点功
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③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到2006年,“希望工程”共接收捐款超过30亿元,捐建希望小学12559所,救助农村失学儿童289万名。国家还加大西部教育的发展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使边缘地区教育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这样做是为了(   )
A.实现教育均衡发展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完全效仿苏联政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下表为1909年全国实业学堂及学生统计表

种类农业工业商业实业预科及其他合计
等级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
学校数53159710471101767254
学生数5303226227211361141255824973751403816649

材料三   口号作为教育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现实诉求和价值期待。20世纪50年代末,“学习、劳动、锻炼三不耽误”成为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教育口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在当时深入人心。

——摘编自谢翌等《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嬗变与理性审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历史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历史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教育变迁的历史启示。
8 .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一万多名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排除万难,毅然归国,为祖国建设尽心尽力出现这种情景的重要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D.国内物质待遇相对丰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5年聂荣臻抱病到重庆等地的军工厂调查,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落后。1956年,聂荣臻提出了《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疾呼发展尖端国防科技,这一意见得到中央领导支持。同年,他亲自参与领导制定了国防科技建设的十二年规划纲要草案。不久,聂荣臻受命领导研制“两弹一星”,他积极组建研究机构、试验基地和国防科技高等院校。60年代初,苏联单方面停止援助,国防尖端项目陷入“下马”危机,聂荣臻顶住压力坚决反对“两弹”下马。他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实行行政和技术“两个系统、两条指挥线”,强调科学家的事交给科学家去办。他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多次组织钱学森等老专家为大学生和技术骨干上课。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我国在国防科技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周萌《聂荣臻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荣臻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聂荣臻在领导我国国防科技建设中所体现的精神。
10 . 2003年,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A.王亚平B.叶光富C.钱学森D.杨利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