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1952年,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
A.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经验B.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服务
C.背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D.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2 . 1951-1952年,4200万农民参加了冬学,有数百万人进了为工农开办的业余学校,还有众多工农进入高校学习。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教育发展过快过多B.受到“双百”方针的影响
C.群众建设新中国热情高涨D.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3 . 1949-1955年间,900多位留美学生经过坎坷挫折回到祖国。其中,钱学森、郭永怀等是在朝鲜战争后,经过中美多次谈判才得以回国的。留美学生的回国(       
A.受到“向科学进军”热潮感召B.说明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
C.反映美国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表明新中国重视科技人才
2020-05-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的冬学教育大多沿袭了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的传统,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诉苦、对比和算账等。同时,适时开展时事教育,培养农民整体观念,实行城乡互助。冬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B.促进民众的自我觉醒
C.建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D.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世纪50年代,农民诗人匡荣归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句诗体现了该时期
A.“左”倾错误对文艺的压制B.农民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C.“双百方针”推动文化繁荣D.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特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80年代初期,流行音乐在中国异军突起,风靡一时。歌曲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资源,如写作、出版、演出等,都大量集中到了流行音乐领域。这一现象
A.导致了文艺方针的调整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C.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成效D.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普及
7 . 1963年,国家科学编制委员会制订了《1963年一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该文件由重点项目、农业、工业等六大部分组成,确定了三百七十四项重点研究实验项目和三千一百多个中心问题,并提出了十二条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这一做法
A.反映出“左”倾冒进思想仍十分严重
B.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C.严重地分散了我国的科技研究力量
D.推动国防科技向民用科技转变
8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其旨在
A.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B.大力发展面向大众的文艺
C.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D.加强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9 . 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候,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10 . 针对如图,说明我国当时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吹响了教育领域“大跃进”的号角
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意在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D.有利于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