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该主张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
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2 . 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A.加强国防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
D.服务生产发展
2017-02-24更新 | 28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
第一次晚清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实业救国
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
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A.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创业立业B.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C.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建设国家D.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
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
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2-13更新 | 117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D.“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03年,比利时最大的法文报纸《晚报》写道:“在戈壁荒漠的湛蓝天空之上.飘着一缕长长的白烟: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南优2号”育种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往返成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
2016-12-12更新 | 481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②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轨道
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④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蚴蚴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同一时期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