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韩非指出:“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淮南子要略》也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意指:自立门派)。”材料表明,墨子的思想
A.与先秦儒家思想一脉相承B.代表了下层平民的基本精神诉求
C.完全背离孔子的思想内涵D.为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创造了条件
2021-10-12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礼记·礼运大同篇》一书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表明儒家
A.吸收墨家思想以发展自身B.强调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C.具有高度的人文主义精神D.积极呼应大一统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先秦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D.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
2021-05-14更新 | 73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体现的共同点。
(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墨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建树极大,如《墨子》中对小孔成像、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并不是从单纯的科学兴趣出发,而是要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这反映出,《墨子》
A.吸收了各家学派的思想精华B.奠定了古代中国的科学基础
C.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需求D.符合上层统治者的价值取向
7 . 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下列对这一主张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重视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和接纳
C.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D.消除了天命对人事的影响支配
8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
2020-10-12更新 | 545次组卷 | 9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的墨子提出了“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主张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这说明他
A.要求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B.洞悉了宗法文明的局限性
C.揭露当权者为己谋取私利D.顺应了当时政治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