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C.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孟子》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与孟子这一思想形成鲜明反差的是
A.墨子的“兼爱”
B.荀子的“性恶伪善”
C.孔子的“仁爱”
D.韩非的“法不阿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墨子采用了儒家以仁义为社会生活之起点的思想,但摒弃了以经验存在、具体而特定的“人”为仁爱之源的思路,转为以先验的、抽象而泛化的“天”为来源,为仁义获得普遍意义、成为社会生活法则打开了新的通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墨家的仁义学说易为统治者接受
B.墨家因为对儒学的否定而发展
C.墨家的仁义学说是对儒家的扬弃
D.墨家由此发展成为后世的显学
2019-09-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反敝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以上主张
A.体现了儒家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时代追求
B.反映了道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表露出法家思想家维护专制政权的政治诉求
D.贯穿着墨家思想家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2019-08-15更新 | 752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2019-08-09更新 | 1787次组卷 | 74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艺术部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6 . 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②关注人物,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A.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2019-04-18更新 | 379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2019-04-12更新 | 248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予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
A.建立博爱互利社会
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
C.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D.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
2019-04-05更新 | 173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3月)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材料体现了
A.“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C.专制集权的法家思想
D.崇尚节俭的墨家思想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