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后汉书·应劭传》记载,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以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这表明西汉时期
A.从“以法治国”变为“以礼治国”B.继承秦以来“以法为教”的主张
C.开创以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的先河D.儒法之间存在着德治与法治之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2021-09-06更新 | 7726次组卷 | 72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唐人王维所画《伏生授经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学者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受聘官府讲经的场景。画面中的伏生年过九十,著头巾,头微侧,坐于蒲团上,右手持卷,左手指点,双目圆睁,似乎讲经正到紧要之处。伏生所授之“经”应为
A.法家学说B.儒家著作C.佛教典籍D.道教经书
2021-02-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教化与基层管理

材料一   “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员,类似于“清官”。班固《汉书·循吏传》为西汉文翁、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六位官员立传,下表依据《汉书·循吏传》列出了其中四人的事迹。


材料二   明朝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被迫成为佃户或者流民,“沙县贼陈政景……纠清流贼蓝得隆等攻汀州城”。在武力镇压的同时,王阳明意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认为社会秩序的治理必须加强德治,从整顿民风、施以教化、唤醒良知入手,于是颁布了《南赣乡约》。王阳明在《南赣乡约》指出,“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从相关县志中可窥见其治理成效,如瑞金县“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物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摘编自赵炎溪《王守仁的(南赣乡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循吏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形成相关特点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王阳明颁布《南赣乡约》的原因及影响。
2020-11-0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说:“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它(       
A.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进步的思想B.始终未受到其他思想的严重冲击
C.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宣扬无为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2019-12-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教育反映出时代的社会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西汉的建立,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思想禁锢的时代,“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文礼……于是‘喟然叹兴于学’,文化教育开始从沉闷肃杀的氛围中走出来……在文化教育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还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太学)其教授选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论语》《孝经》人人必修……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缺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缺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长沙文史网《西汉儒家教育与官学模式的确立》

材料三:黄宗羲提出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要肩负起为国育才的重任。他设想的学校体系有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地方的郡县学、乡村的小学,还有私立的学院。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还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他的理想中的学校是国人的代表机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以天子为代表的政府进行对话的检察机构。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对立,而是通过议政来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从而实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摘自高维英《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且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对于“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设想的学校有何特点。
2019-12-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梁簌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汉代的儒学体系完善,后世不再变化
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汉代“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
2019-12-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2019-10-25更新 | 223次组卷 | 64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尚书》《春秋》等七部经典。七部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2019-06-12更新 | 473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