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海外学者余英时指出,朱熹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提出“读书穷理”的基本教法;陆九渊则同时针对“士”和一般民众而立教。这一变化有利于
A.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处境B.发挥儒学自身的社会功能
C.形成严密的儒学理论体系D.实现儒学思想的宗教化
2021-05-20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柳宗元认为,三教虽有“抵牾而不合”之处,但“皆有以佐世”;儒学可“施于事,及于物”,佛教可引人“趣于仁爱”,道教可使“生人之性得以安”。这表明柳宗元
A.改变了孔孟儒学的“入世”精神B.肯定儒释道三教的现实价值
C.吸收了董仲舒“天人感应”主张D.批判了三教融合的思想观念
2021-05-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志》是第一个采用四部分类法的史志目录,并附有佛道两类,实际上是一种六分法,由于它官修正一史的特殊地位,代表着正统而权威的官方学术思想。经、史、子、集四大学科门类从此开始按照其不同地位,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中国社会与文化思潮。其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一)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纬、小学。

(二)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三)子部: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四)集部:楚辞、别集、总集。

附:道经:经戒、饵服、房中、符录。佛经: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

——摘编自魏征《隋书》


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朝初年,唐高祖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同时尊奉老子为道祖,以道教为国教。然而在治国理政时,他却说“自古为政,莫不以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博深。”据此可知,唐初
A.佛道主导了政策的制定B.儒学政治生命力仍强大
C.儒释道合流趋势的加强D.三教并行政策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宣称:建国君民,立教(儒学)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令皇太子、皇子及宗室王侯均入国学肄业,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
A.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B.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
C.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D.统治者实行外佛内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朝时,佛教的华严宗提出,唯心回转善成门,或善或恶,皆由心之转变;道教认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韩愈亦有“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密)”之言。这体现了
A.佛道儒思想同源共生互动B.三教道德教化的社会作用
C.心学在唐代的影响力较大D.儒学社会主流地位的动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载(1020-1077年),凤翔(陕西)横渠人。1041年,西夏扰宋边,张载上书西北防务范仲淹,仲淹勉励张载读《中庸》,张载一生贯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精神。1057年,张载与苏轼、苏辙同登进士。1069年,王安石变法,张载拒参新政,辞官回乡,创立“关学”。关学认为万物由“气”产生构成,先天之性诚明至善是善的来源;后天之性有善有恶是人欲和恶的来源,对千年人性论作出了总结性解释;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之学,带着为国家民族忧患而立的使命感,从北宋社会问题入手,力求根决之道,一改汉唐以来儒家学者玄谈之风。1077年,神宗召张载回京任同知太常,十二月与世长辞。

——摘编自《张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关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载的历史贡献。
8 . 东晋时和尚惠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提出,一个人在家、在社会,当然应该服从皇权、礼敬父母,但是,出家的佛教徒是“方外之宾”,应当可以“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该观点反映了当时
A.佛教教义与儒家伦理相抵触B.佛教颠覆了民众的思维方式
C.儒家伦理不为佛教徒所关注D.统治者积极推动佛教本土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反映出
A.政府的对外文化政策由禁绝转向开明
B.大一统时代推动文化由对抗走向融合
C.儒家思想经受佛道冲击逐渐走向复兴
D.佛教传播转向学者导致弃儒从佛普遍
2021-05-08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依据如表能够推断出有关唐朝文化政策的部分史料记述
记述出处
唐武德年间,颁布《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全唐文》
唐贞观十一年,颁布《令道士在僧前诏》:“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唐太宗诏集》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颁布《释教在道法之上制》:“自今已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全唐文》
唐开元年间,颁布《禁创造寺观诏》:“天下寺观,屋宇先成。自今已后,更不得创造。”“道释二门皆为圣教,义归弘济,理在尊崇。”《全唐文》
A.武则天时佛教成为主流文化B.佛道正统地位之争最为激烈
C.唐始终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中枢政治力影响文化的发展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