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晾.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说这段话的思想家应是
A.二程”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提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下列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荀子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
3 .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出自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2020-03-27更新 | 978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对贤良策》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宋史朱熹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限制君权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
C.心外无物
D.发明本心
2019-04-26更新 | 853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穷理格物
D.致良知
2017-10-30更新 | 116次组卷 | 32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湖州市高中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陆九渊的弟子傅子渊、陈正己之间的一段对话)陈问:“陆先生教人何先?”对曰:“辩志(志:意识动机)”正己复问曰:“何辩?”对曰:“义利之辩。”陆九渊闻此对话,说:“若子渊之对,可谓切要。”可见,陆九渊强调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天人感应
2017-09-3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17年9月高三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可见,朱熹认为
A.理就是太极的阴阳变化B.富于变化的气推动理的形成
C.万事万物皆产生于气D.气后于理产生,且是不变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
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                  ②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
③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                      ④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 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之后又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
A.借此彰显自己的汉学功底
B.以儒家思想巩固统治
C.内心仰慕崇拜儒学
D.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