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
A.与北宋理学存在本质区别B.强调君臣间的平等关系
C.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D.具有鲜明的反专制色彩
2020-01-15更新 | 445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就宇宙万物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北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
A.道理B.天理C.童心D.良知
4 . 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周敦颐认为,“万物”是从水、火木、金、土五种特殊实物变化而来的,五种特殊实物是从阴阳二气变化而来的,阴阳二气又是从“一”变化而来的。这表明宋明理学
A.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B.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D.彻底冲破了传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
A.实行虚伪教条
B.强调知行合一
C.追求普遍真理
D.蔑视君主权威
6 . 南宋陆九渊曾指出:“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明代王阳明又讲:“尔那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这表明,宋明时期
A.心学理论发生异化
B.治国理论有所创新
C.心学理学殊途同归
D.儒学思想持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材料说明了王阳明
A.猛烈抨击了圣人之道
B.认识到知行的辩证关系
C.强调致良知知行合一
D.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10 . 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B.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
2019-07-11更新 | 224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