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张载学说的宗旨是要让人们体认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从而摆脱一己小我的自私自利,礼人如己,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唯有人人都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才能有真正的万世之太平。这反映出,张载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以民为本的理念
C.遏制私欲弘扬天理理想D.格物致知的精神
2022-05-26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朱熹说:“遇事触物,皆撞着这个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亟须重塑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B.以伦理道德规范人的日常行为
C.通过内心反省实现个人的价值D.不同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2022-05-26更新 | 1182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大联考(6月)文综历史试题
3 . 程颐《遗书》载∶"'心有善恶否?'曰∶'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与身为心。其实一也。'"而《陆九渊集》中有"仁即心,仁即理"的思想。据此可知,两位思想家(       
A.主张心和理存在一致之处B.吸收了佛道思想完善儒家体系
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重视知识系统而远离生活实践
4 . 宋代理学家张载认为:天地是父母,人民是同胞,社会是家庭,万物是朋类。对人所作一切,都具有了对天的性质:穷神知化是对天地父母意志的承继,富贵贫贱是天地父母的自然赐予,存顺没宁是分内自然之事。这一观点
A.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B.体现了理生万物的思想内涵
C.符合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D.发展了士大夫传统价值追求
2022-03-1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明代,有官员因公务繁忙而不能常听王阳明讲学,因此满口抱怨。王阳明说:“你听了我那么多课,怎么还没开化,我何时让你放弃公务来修行?”王阳明意在强调(     
A.道德修养与实践相统一B.心学适应了市民阶层诉求
C.官僚体制阻碍思想解放D.格物致知并不能穷尽其理
6 . 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下列思想所包含的哲学观点与朱熹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A.“天地合气,万物自生”B.“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C.“万物与我为一”D.“我思故我在”
2022-02-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陆九渊批评朱烹的格物于已发现端倪的修养方法是“艰难其途,支离门户”;认为涵养省察没有分别,不必在存养之外再讲究省察,也不必于事事物物上求定理,主张功夫全在存养上,存心、养心就是保持固有的良知。由此可见,陆九渊主张
A.践行儒家思想世俗化B.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
C.发明本心的心性修养D.体味古圣先贤的圣道
2022-01-11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部分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阳明说:“致者,至也,“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广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据此判断,王阳明
A.认为人性本善B.追求“致良知”C.主张“知行合一”D.强调心外无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与此观点相近似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存天理,灭人欲
2021-12-1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借鉴,如近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
A.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B.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
C.朱熹关于名教伦理的阐释D.黄宗羲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
2021-11-17更新 | 4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调研联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