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诗的这一特色
A.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C.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
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2018-03-27更新 | 16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
(3)据上述材料,说明当今人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2018-02-08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南宋学术之会,朱熹、陆九渊、叶适三足鼎立。叶适批评朱、陆等人“专以心性为宗主”,耳目之官废而不用,其结果只能是“舍实事而希影像,弃有用而为无益,此与孟子所谓‘毁瓦画墁’何异?盖学者之大患也。”下列理解,与材料主旨不一致的是
A.南宋的文化重心仍然在北方B.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C.理学尚未成为官方正统思想D.叶适已萌发经世致用的思想
2018-02-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信丰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思想家叶适对理学的批判,首先是针对理学家大肆宣扬的“道统说”展开的。按照程朱理学的“道统说”,“道”之传递,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至孔子,孔子传曾参,曾参传子思而再传孟轲,至宋代又为二程和朱熹相继承接。叶适对尧至孔子的道统传递并无异议,但对孔子之后的传递系统,他认为这明显属于杜撰。在此基础上,叶适进一步剖析理学的思想来源,揭示其“中国之学”和“夷狄之学”相混杂的内在本质。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

——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二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还十分注意把中国儒家经典传到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意大利。1626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又译《五经》为拉丁文,在杭州刻印。入清以后,意大利传教士殷铎泽和葡萄牙传教士郭纳爵将《大学》译成拉丁文,称之为《中国之智慧》。随之,殷铎泽又译《中庸》,书名为《中国政治道德学》。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宣扬“道统说”的实质,并说明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及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材料三   日本科学史学家薮内清认为:“北宋时……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指出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对文学艺术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6 .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D.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2018-01-10更新 | 172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题
7 . 北宋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见宋代儒家的终极目标是
A.格物致知
B.思想大一统
C.匡时济世
D.继承儒学正统
8 . 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错题中的一道题目: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
题干:下列有关“______”的不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组合选项:
①前者压抑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①④根据选项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
A.春秋战国儒学和文艺复兴
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
C.宋明理学和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2009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柬埔寨参加了孔子文化学校的揭牌仪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2017-12-15更新 | 293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历史试题
10 .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C.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D.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