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有学者将正史列女传中的女性,依据其主要事迹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材料

贤明

忠勇

仁义

孝道

才慧

贞列

《后汉书·列女传》

2

1

3

4

5

7

《晋书·列女传》

11

4

2

无记载

5

15

《宋史·列女传》

1

3

4

6

无记载

36

《元史·列女传》

无记载

无记载

7

22

无记载

174

《明史·列女传》

无记载

1

15

22

无记载

348

《清史稿·列女传》

12

49

48

83

23

500余

——摘编自高世瑜《历代列女传演变透视》等


从材料中至少选取两个分类的统计结果,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义的文化包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视角。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既要慎重总结传统文化,又要虚心学习西方文化,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摘编自张岱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所示观点的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34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在宋代的形象存在暴君和雄主两个偏向,这与宋代的社会思潮和政治环境有关。下表摘录了一些宋人对汉武帝的评价。

材料

评价者评价内容
段少连(994-1039年)“且汉武帝骄奢淫纵之主,固不足踵其行事。而为人臣者,思致君如尧、舜,岂致君如汉武哉!”
余靖(1000-1064年)“虽廓地斥境,而亡德及民,不加恶谥,固已幸矣,尊之为宗,无乃失其正乎?”
司马光(1019-1086年)“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宋神宗(1048-1085年)“汉武至不仁,以一马之故劳师万里,侯者七十余人,视人命若草芥,所以户口减半也。人命至重,天地之大德曰生,岂可如此?”
胡寅(1098-1156年)“自古中国盛强,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边方,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宋高宗(1107-1187年)“汉武帝乘文、景富庶之后,竭天下之力,不能致匈奴之服;其后五单于争国,自相残灭,而孝宣兵革事力,不及武帝十之三四,足以臣匈奴矣。”
宋孝宗(1127-1194年)“汉武帝时,兵威震慑万里之外,又何可当!”

——摘编自孙颖涛《暴君抑或雄主:汉武帝在宋代的历史形象考察》


根据材料信息,选取任意角度提取宋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所持评价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4-06更新 | 36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思想的演进

夏商受天命而王、听命于神
西周敬天保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春秋战国为政以德、仁政、隆礼重法、无为而治、兼爱非攻、以法治国
秦朝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朝黄老无为,与民休息;尊崇儒术
魏晋佛、道盛行,贵儒尊道,玄学产生
隋唐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
宋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明清致良知,陆王心学;李贽等活跃儒家思想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社会思想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关系密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朱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其编写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以下为《朱子家训》的部分内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宣法肃辞严。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朱子家训》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表述成文,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案图


灵车图

清代文庙乐舞
图1

《朱子家礼》之葬仪
图2



图3


中医木匾“仁心”
图4


图5


注∶文庙是地方官学的礼制孔庙的称谓,依据礼制建设并与科举相结合的孔庙。龠(yuè)是一种体现华夏礼乐文明的吹管乐器,其形制似笛。


观察以上图片,任选3幅或以上相互关联的图片,提炼一个有关儒学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05-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时期特征
先秦中国文化的孕育和奠基时期:由迷信天命到敬德保民、注重礼乐、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民族认同等
秦汉
魏晋隋唐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儒释道三家并立、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南北文化地域特征明显等
宋元
明清前期中国文化盛极而衰的迟暮时期:专制的强化致使思想僵化、西洋科技逐渐传入、文化集大成与僵滞并存等
近代

——据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9 . 中国古代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有“入世”和“出世”两种倾向,儒家被认为是一种“入世”的思想和实用主义的哲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身处离乱之世,满怀治世雄心,为行道救世,奔走列国。他主张“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
范仲淹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主动担起社会重任。
顾炎武针对当时治学风气,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头篆刻,亦何益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入世”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对武则天评价变动的部分情况。

706年崔融《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1929年振之《我国女权运动者武塑》她冲破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代女皇,对于唐代整个女性意识的复苏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梁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她在思想政治路线上一生坚持贬低、打击儒家。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以武则天为首的法家革新派战胜士族地主守旧派

——摘编自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


从上表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1-2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